秦明对阵徐京,自然是手到擒来,没怎么费力。
相比起来,孙立遇上杨温,则是所有伏击战中最艰难的一场。
话说这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乃是杨家将后人,是杨令公的重孙,祖父是杨文素,父亲是杨重立,人称杨三官人。
最擅使用杆棒,一身武艺比起青面兽杨志来,那是毫不逊色。因此人称“拦路虎”。
从其绰号就看得出来,此人极难对付。
此番他奉命领兵前来,一是助高俅剿灭梁山,获取一份军功,于前途上更进一步;二是听闻杨志在山上落草,自然存了来清理门户的心思,以好维护杨家将最后的脸面。
当然,要论起来,杨志是他叔父,他作为小辈,是没资格这么做的。
但是身份有别,立场不同。
他如今是朝廷亲封的一州节度使,那是比普通知州权柄还要大得多的地方大员。
而杨志虽然是他叔父,但却成为贼寇将领,于他杨家将荣光上平添了污点。
如今杨家将的风光早已过去,他虽然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但跟往日荣光比起来,依旧是不值一提。
而杨志则更为糟糕,直接做了反贼草寇,更是让他们家摇摇欲坠的门庭,再次戴上了沉重的枷锁。
因此他此次前来,自然是希望对上杨志的。
先在战场上击败这个家族罪人,再以忠孝大义来处置杨志。
只是他领兵赶来,不仅没有顺利到达梁山,更是没能如愿遇上杨志,反而是遇上了前登州兵马提辖病尉迟孙立以及河北棍王山士奇。
二人选择伏击杨温的地点,是类似于清风寨一样的土兵军寨。
军寨位于官道之上,亦是杨温前往梁山泊的必经之路。
因孙立、孙新兄弟的马军第十七营是才组建的,马匹不足,战力有限,因此林冲派山士奇、竺敬令步军第十二营前去协助。
但即使是两营兵马配合,人数依旧不多,面对杨温的一万大军,自然是极为吃亏的。
孙立和山士奇一番商量,便由山士奇和竺敬指挥步军第十二营和还不太熟练马战的马军第十七营部分士卒把守军寨,孙立、孙新则领四百马军出寨埋伏。
杨温带了粮草、辎重前来,必定绕不开这处军寨,要想安然无恙过去,就得打下军寨,才能顺利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