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能使用真兵刃,比试亦是点到为止,也就是这些马军手中兵刃只要被闯阵之人隔开,就算防御成功,身上若是遭到攻击,就算阵亡。
因此也不必束手束脚,只管放开厮杀便是。
只是十人一队进行冲锋,能跟闯阵之人交手,往往是中间三四人。
但并不是出于左右两边的马军士卒就没用,而是能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万一闯阵之人跑偏了,他们正好可以拦回来;二是要承担后续追击闯阵之人的责任,负责快速迂回组成阵势,对破阵而去者进行追击。
秦明在充沛力气和精湛武艺加持下,没怎么费力就突破了前面三道防线,顿时信心大涨,于是不留余力朝前冲杀。
被突破阵型的前三道马队,除“战死”者外,迅速迂回两侧集结,准备接下来的追击战。
第四道的马军中间四五人,见秦明前来,一同出手直刺秦明。
秦明见状,将狼牙棒绕圈搅动,只听噼啪之声不断响起,成功将四五杆兵刃拦下,顺势撞破第四道防线。
到了第五道防线,迎面几名马军则是改变出击方式,选择同时下劈。
秦明双手舞动狼牙棒,身形伏在马背上,将狼牙棒在头顶抡圆了,悉数挡下劈头砸下的木刀木枪。
第六道防线上,马军士兵长短兵刃齐出,进攻方式各样。
秦明一招横扫千军,再来个左拨右打,亦是破阵向前。
第七道防线,马军士兵一半劈砍,一半突刺。
秦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在胸前抡圆狼牙棒,挡下直刺而来的兵刃,随即又举高狼牙棒,在正上方挡住劈砍而来的兵刃,并顺势突进,将几人撞落马下。
第八道防线,全是短兵相接,秦明不得不突进厮杀。
但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短兵收放自如,他阻拦不及时,臂上中了一刀,留下一道白痕。
秦明大惊,只得奋勇朝前,突入第九道防线。
不料映入眼帘的,是十个手持狼牙棒的马军士卒,见他刚露出头,就一起当头砸下。
秦明见状,斜提马缰,侧身躲过当头棒喝,一招力劈华山砸下,将正对他砸来的三条狼牙棒给拦下,顺势一用力,将三人掀落马下,顺利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