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童贯重新聚集十五万大军,顿时信心大增,而且如今他选择的进攻方位,也是绝佳。
等从和州和太平州逃回来的刘镇和辛兴宗与他合兵一处后,顿时兵分两路,先派兵赶赴前线,北路军在舒州和池州一带威慑方腊老巢歙州。
南路军则分布在饶州、信州一带,对方腊衢州一带城池造成威逼之势。
方腊这边,方天定成功取得滁州、昇州、和州、太平州、无为军五地,可谓是狠狠的增长了一波势力。
至此,方腊的江南军已经先后占据了滁州、昇州、和州、太平州、无为军、宣州、广德军、湖州、秀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睦州、歙州等地,可谓是将江南路占去大半、两浙路全部。
尤其是沿海的温州、台州、明州、越州、秀州,给他提供了更大的保障,水军也快速扩张,为支援陆地战争提供极大支持。
比起原本势力,方腊俨然是进步了许多,也难对付了许多。
因此,童贯压力剧增,剿灭方腊的事迫在眉睫。
原本歙州是方腊大本营,但是如今看来,只是象征意义更大,比起沿海一带和杭州的优越条件,歙州、睦州的地位,那是直线下降。
但是歙州作为方腊的龙兴之地,象征意义也是不能忽视的,若是此地被官兵收复,那么他这个圣公的号召力,必定受到影响。
毕竟龙兴之地都守不住,那么他这个圣公的天命,就出现了问题,会给江南军的军心和士气造成很大冲击力。
所以,歙州绝对不能丢。
方腊在得知童贯将大军派往舒州和池州一带后,顿时命方七佛和方天定合兵一处,赶去歙州坐镇。
但是童贯并没有打算在此跟方腊死磕,而是派出信使,带着赵佶赐给的便宜行事的信物,一路南下,联络洪州、抚州、建昌军、邵武军、建州、南剑州、福州一带兵马,合兵向东北部推进。
如此一来,他可谓是从西北、西、西南三面进军,对方腊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接下来,他只需稳扎稳打,一路横推过去,那么剿灭方腊,光复江南路和两浙路的大业,就指日可待。
不说他们如何对峙拉扯,只说安北军在占据庐州后,不再扩张地盘。
乔道清留下董平坐镇庐州,然后领兵东返。
大军大部队驻扎在扬州,再分秦明坐镇建安军,震慑滁州、昇州的江南军。
分派袁朗坐镇泰州和通州一带。
晁盖则背上坐镇宿州,滕戡坐镇寿州。
阮小七的水军,则布控在密州至通州一带海域,随时策应陆上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