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宿元景以个人名义求见,纯属是对其为人的尊重。
说起来,这宿元景可是为数不多的正直敢言、见识深远的官员。
此前提议诏安梁山,他也出了不少力气。
但是梁山不愿接受诏安,说起来是辜负了他一番好意。
但是立场不同,有时候虽是好心,却办不得好事。
宿元景毕竟是朝廷大员,一切出发点,还是为了维护朝廷统治。
就算是他尊重人才、怜悯百姓,但所要做的事,就是调和双方矛盾,使事情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但在此过程中,必定是要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损失被统治者的部分权利的。
从原本进程里,就完全看得出来。
宿元景一手促成梁山诏安,让梁山人马变成朝廷大军,宋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前程。
但是在很多地方,那就必须做出牺牲。
首先就是人格,接受诏安,就表示服从。
那么遭遇压迫剥削、不公平对待,为了大局,就只有忍着,否则就得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
比如死得十分可惜的林冲手下的头目何成,那可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可是被个腌臜小人,活生生逼死了。
宋江为了顾全大局,不仅主持不了公道,还要跟朝廷表忠诚,给奸臣赔小心。
大了来说,梁山军被当做炮灰,被安排了不停四方征战,伤亡无数。
最后削弱了梁山将士力量后,就是最后清算,没有一个能活着。
这些事情,就是宿元景不能左右的了。
所以,他主持诏安,其实是好心办坏事。
因此当初林冲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拒绝了诏安一事。
那时宿元景有些埋怨林冲,认为其不知好歹,贪心不足。
但是现在不同了,朝廷给出了足够的诚意,封林冲为燕王,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不管是从名义还是实际好处上来说,他认为林冲都该知足了,难道真的要一条道走到黑,彻底做了反贼,背上千古骂名才好?
直到现在,宿元景都不认为安北军有鼎定天下的能耐,最多也就是规模大、实力强、坚持时间久、走了一点运的反叛势力罢了,最终必定还是要失败的。
所以他很有底气,充任钦差,领着仪仗队前来燕京册封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