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要破此处埋伏,或等卢将军大队到来,先围剿了山上伏兵,再顺畅通行。
只是如此以来,必定迁延时日,损耗粮草,于我军不利。
所以,我前锋得先过此地,策应大队,方能在不耽搁时日的前提下,顺利进军。”
酆泰见说,更加急迫道:“当如何行动,方能过了此地?莫非是先围了一个山头攻打?”
张清摇头道:“我等只有五千兵马,围困一座山头勉强能行,但要攻打山上伏兵,定不能速战速决。
一旦陷入僵持,另一山头伏兵必然相救,彼时,我等便陷入前后夹击之窘境。
因此,此举不妥,莫不如分兵以通行!”
“如何个分兵法?我等兵马本来不多,如何分兵?”
酆泰实在是猜不到张清所想,于是当即发问。
张青道:“假如山上是酆将军,当以何种情形为最佳时机?”
酆泰毫不犹豫道:“自是大军成群结队,行至中途为妥!”
“若是只有百十人同行呢?”
张清反问一句,酆泰闻言,顿时眼前一亮道:“好啊,原来是如此分兵,张将军真是好计谋,我不如也!”
张清所言,正是将五千大军分作无数小队,一次通过百人,待抵达对面开阔地后,第二队再进入山下大道,依次同行。
伏兵若出,所获极小,还会被其后队所击,实在是得不偿失。
若是不出,那就会被人以此计从眼皮子底下溜到对面,那他们也就白费功夫。
若等五千大军悉数抵达对面,再作为策应,让大队顺利通行,那伏兵不仅不能出手,还得迅速撤离,否则必定陷入绝境,被人反攻于此。
酆泰经张清一番点拨,顿时恍然大悟,连夸张清妙计不输朱武军师,有大将之材,直言张清为一校尉,实在屈才。
若是此战得胜,他必定为张清保举功劳,也作一军郎将。
张清却不以为意道:“末将这点本事,心中有数,至于为一军郎将,还是等立功再说,将军不需如此!”
酆泰闻言,哈哈一笑道:“张将军果然坦荡,既如此,那就各凭本事,立下功劳,自有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