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花时间和银钱送女孩儿去学手艺的本就少,绣坊师傅才想出第一条这样的法子,好叫那些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银钱的,也能少花些银子学上手艺。
且收的学徒都是年岁小的,六七岁送着去,学个三四年,便能有些成就。哪怕再做三年绣娘,归家也不过十三四岁,还能凭着绣艺给家中赚几年银子。
以后说亲时,聘礼也会高许多,怎么说都是门划算的买卖。
会盘算的人家,便想着将家中的女孩儿送着去学些立身的本事,家里也能得许多好处。
只是那绣坊师父要求高,也不是人人都可去的,必须得有些天分的才会收做弟子。
想起以前在家时,阿娘也曾说过要送她去绣坊学几年。
当初若不是张慧娘的那一场病,林岁安说不得现下正在那绣房里做学徒。
以后做一名绣娘,想来也是一条顺遂的出路。
林定山自己能赚钱了,自不会再要林岁安的银子,只叫她自己攒着,留作体己。
林岁安便不再强求,只是买了些布匹和景州城特有的吃食,叫阿爹带回去给家里和舅舅家分一分,也给赵伯伯家送些礼去。
这些林定山倒是爽快的收了。
只是说下次再来府城要等家里收了粮食,再把冬日里吃的菜种上,恐怕就得十月过后了。
林岁安点点头,林定山跑了两趟,人也有了许多变化。
家中终于算是找到了出路,旁的不说,好歹不再会像之前,家中无存银,碰到点儿风浪,整个家便摇摇欲坠起来。
送走了林定山等人,庄子上便传回消息,老夫人不日便要回府了。
府中大家又打起精神忙碌起来。
林岁安将绣房细细的打扫了一遍,挂上驱蚊的香包。
将绣具都规整好,少的、缺的物件儿都写了条子,等红藤姐姐回来了便去库房支取。
再把自己这一月给老夫人做的针线都收拾好,春鸢姐姐回来了便拿给她瞧。
做好这些,便听见远远的传来通传声。
“老夫人回来了。”
一连串儿的声音传来,丫鬟婆子们都赶紧出来迎接主子。
天气热,老夫人也不耐烦这么多人去围着她。打发了来接的丫鬟婆子,径自往凉爽的正屋去。
春鸢先回了自己住的屋子,放好了东西,便往绣房来。
瞧见屋子收拾得干净整齐,春鸢满意的勾起唇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