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的雪簌簌的下了一夜,船上积了厚厚一层白,将昨晚所有的痕迹都掩盖了去。
次日一早,林岁安无所事事,便去同那些婆子一起扫雪。趁机又去查看了一番恭房,很干净,什么都瞧不出来。
下午,雪终于停了,船也驶进了京都的码头。
厚厚的雪堆积在码头两旁的空地上,码头上却是十分干净。
京都的码头比景州府城的大了一倍有余,整个江面都被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填满。
码头上人来人往,锦衣华服十分常见,穿着襕衫的学子更是不少。
那些个脚夫,瞧见有新的船停靠过来,便一股脑的涌上来。
瞧见有家丁或是府兵的便又退到一旁。
这些船上都是贵人,他们可不敢冲撞了。
瞧着渐渐靠岸的船,林岁安有些如释重负。
丫鬟们也早就整理好了自己随身的物件儿,簇拥着老夫人和三位姑娘,在甲板处等着。
唐小月扶着陈春芽,林岁安手里抱着铜钱箱子,左右一边肩膀背着个大包袱。一个她自己的、一个陈春芽的。
船缓缓的靠岸,缓冲震得大家都往后退了半步。
丫鬟婆子们七手八脚的扶住老夫人。
“祖母小心。”三位姑娘自己都站不稳,还齐齐伸手去扶老夫人。
"不碍事儿,不碍事儿。这么多日憋在这船上,将人都要憋坏了。走,咱们先下船去。这没有踩在地上,心里头总是不踏实。"老夫人和蔼的笑着同关心她的孙女儿摆摆手。
“祖母说得是。”二姑娘林漪笑着扶上老夫人的手臂。
说着,祖孙二人便率先往船下去。
老夫人带着三个孙女,被大丫鬟们搀扶着。
林岁安等人落在后面,脚踩在地上时,还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陈春芽甚至腿软得踉跄了一下,好在唐小月死死撑住了她。
众人刚下船,便瞧见一个身穿锦衣华服,披着大氅,约莫三十五六岁的俊美中年男子和一位保养得当,瞧着约莫三十出头的华服美妇人迎面过来。
丫鬟婆子们纷纷行礼避让。
林岁安几个三等的小丫鬟本就近不了老夫人的身,在中间儿跟着。瞧见前头的人行礼,她们便随着大流儿福身。
两人到了老夫人跟前,那男子倒头就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