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斌接了部戏,便向导演推荐了他,而且导演他还认识,《大清风云》的导演陈佳林。
他本来是想回绝的,在高考结束之前,他不打算再接戏了,挣钱要紧,但是相比之下,考试更重要。
当下和未来,他分的清轻重。
但是李又斌明显知道他要考试的事儿,所以才推荐了他,剧组目前定在七月中旬开机。
徐容没有一口应下来,他还得先跟郭思说一声,由经纪公司去跟剧组接洽。
这是合同要求。
他估摸着应该没什么问题,他跟常继红没什么过节,而且对她一直很客气,最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占用公司的资源,不仅如此,常继红还能从他身上白赚一笔。
而对于具体执行人郭思,也就点点头的事儿,毕竟收了他的土特产。
事实证明他预料的没错,常继红并没有拒绝。
或许于她而言只是许多事情当中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儿。
徐容抽了个时间,跟着李又斌见了陈佳林和制片人一面,签约之后,也没看剧本,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艺考。
在偶尔的间隙里,他考虑过要不干脆不上大学了,但是这个念头刚刚生出便被他否定。
在拍戏的过程中,经验他倒是积累了不少,只是先前在剧组跟李又斌等人聊天,对方一旦偶尔蹦出来一个专业术语,他立刻就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所云。
他很清楚,接下来要想走的更长远、跑的更快、挣的更多,首先是要跟其他人一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去学习科学有效的表演理论,进而指导实践。
光靠自己摸索,所要付出的努力,大抵就是走一遍表演学发展至今整个蜿蜒曲折的历程。
而三大院校是最佳选择。
不幸的是,今年中戏的复试时间和北电的初试时间撞车,徐容根据往年的情况,再三考虑之后,选择了报考北电。
事实和他的分析差不多。
今年中戏表演系计划招生31人,北电计划招30人,中戏报考人数5200多人,北电报考4900多人,报录比相较于往年友善了很多,只160多,没有往年丧心病狂的190以上。
让他下定决心选择北电的原因是,中戏对才艺特长比北电更重视,而这方面恰巧又是他的短板。
在疯狂的练习的忙碌中,初试到来了。
排队进了考场,空旷的教室之中坐着四个考官,两男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