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开始集中拍摄程昱的戏份后,刘和平没再从早到晚地呆在片场盯着,可是他也不敢完全不管不问。
孔大头的执导水平没的说,可是有一样不太行,腰杆太软。
因此的,每天拍摄的素材,他无论多忙都要过上三遍。
最近徐容的戏份不多,因为外景戏和需要大量群演的戏都排在了后边,可是哪怕不多的戏份,他越看心里越是止不住的打鼓。
过完今天刚刚剪辑出来的素材,刘合平沉吟了一会儿,又一次翻开了《北平无战事》的剧本。
从第一页开始,把和方孟敖有关的剧情条出来逐字逐句的阅读。
他爱看自己写的剧本、小说,一来,能够查缺补漏,修正创作时某些未曾留意的笔误,二来,每一次读到精彩处,他总是情不自禁的萌生出“卧槽,这竟然是我写的?真特么好呀!”的意外和满足感。
今天再翻剧本,倒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而是前两天拍摄过程中发生的两件事让他有点看不懂徐容这个人了。
第一件事是徐容宣布按照市场价重新跟每一个演员签合同。
第二件事是徐容说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你们瞧着我跟老刘这两天闹翻了。”,第二句是“但昨天我劝老刘回来的时候,老刘有句话说的好,感谢不能当饭吃,既然钱是大家赚的,就不应该、也不能全落我徐容一个人的口袋。”。
对于前者,刘合平心下清楚,徐容吃了个哑巴亏,因为“刘合平编剧”、“徐容监制”本身就是电视就行业两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冲着这两块招牌,片酬打对折虽不至于,但普遍降至七八折总是应有之义。
对于后者,徐容把功劳归到他头上他并不意外,因为但凡有点脑子就能明白,这份功劳本身就是徐容的,谁也抢不走半点,可是徐容把二人之间的矛盾也抖了出来,这点,他到现在也没能琢磨明白。
就像被他搁置下来的《大明王朝1587》,过去很多年他一度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张太岳,可是随着了解的加深,他渐渐发现这个人变得越来越陌生。
一如当下的徐容,他过去也以为自己非常了解这个年轻人,可是如今真正近距离接触了,见了他为人处世的行为做派,他才陡然发觉自己似乎从未真正了解过他。
但要命的是,他在刻画方孟敖时,借用了大量徐容的性格特征。
在他的记忆当中,徐容身上最为显着的特点是对目标的执着,有时候以至于他人难以理解的地步,这一点他实在深有体会,但他觉得,徐容尚未而立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一点性格因素至关重要。
第二点是自信,他隐约记得《大明》拍摄期间徐容私下多次跟关系比较近的王进松、倪大虹抱怨沈一石这个角色“不够立体”,因为这个人物和嘉靖竟然没有对手戏?!
可是此时越读《北平》,他越是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