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成本因素外,企业在选择设备时,还会考虑到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如果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其生产任务相对轻松,那么可能不需要采购大型、昂贵的进口设备。而对于那些追求高效率、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则可能会倾向于投资更为先进的设备,以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因此,设备的采购决策最终还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判断,而并非单纯依赖于设备的品牌或产地。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灵活调整自身的资源配置,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塑料行业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一周的塑料袋行业的深入摸底考察,沈梦石、孔志武和白朗三人深刻认识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道理:“人才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结束一周的考察工作之后,三人回到白羊宾馆,围坐在一起探讨各自的发现与感悟,沈梦石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句至理名言。而孔志武和白朗这两位同伴也纷纷表示,他们同样在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中,领悟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而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唯一问题便是如何解决生产塑料袋的配方问题。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充满挑战,原因在于即便是表面上好解决。之所以说相对容易,是因为机器生产厂家在出售机器时,通常会同时附带一个材料配比方案,以确保购买设备的企业能够顺利生产出合格的塑料袋。然而,这样提供的配方大多是行业内通用的,标准化的方案,虽然能够保证基本的产品合格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利用这些配比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通常高于市场中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因此,这种依赖于生产企业提供的方案并不能够让他们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沈梦石提出了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建议,他认为“挖人”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他坚信“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人才引进的信心和对技术实力提升的重视,为此,他决定将接下来的挖人任务交给白朗负责。他向白朗提出了明确的原则:对于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的人才,企业将提供丰厚的薪资和优厚的分红待遇,以此来吸引高端技术人才的加入。这一策略无疑将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推动塑料袋产品的创新与成本控制,使其在行业内获得更为优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