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闭馆时,暴雨再次倾盆而下。龙安心在展馆出口看见李干事正为湘西王总撑伞。两人钻进奔驰车前的对话片段飘进耳朵:"...设计费走文创补贴...分成按老规矩..."
酒店房间里,门缝下塞着个烫金信封。里面是某文化公司的合同草案,便签上写着"每幅3000元买断版权",落款处印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会"。
窗外闪电划过,照亮合同细则里的小字:"乙方永久放弃相关纹样的所有权利"。雨点敲打玻璃的节奏,像极了务婆摇动祖传铜铃的韵律。
视频通话接通时,画面里的吴晓梅正在火塘边煮茶。铁壶里的水咕嘟作响,盖过了她念文件的声音:"...县里要成立文化资源管理公司,统一收购非遗技艺..."
镜头突然晃动,务婆布满老年斑的脸挤进屏幕。"阿心,"老人用苗语说,"记得书第56页。"她的银耳环在火光中摇晃,投下的影子像一组密码。
龙安心翻开《农村合作社章程》。第56页记载着1956年的分红记录,空白处有行褪色字迹:"集体工分可以分,祖宗手艺不能卖"。笔迹工整得不像农民所写——想必是当年下乡知青的手笔。
第二天开馆前,龙安心将母亲留下的银铃挂在展台显眼处。这是苗家"挂铃示真"的古俗,意味着展品皆为正统传承。
十点整,组委会陪同考察团走来。有位领导拿起绣片端详背面:"这个星辰纹有什么讲究?"
"这是祖先的迁徙地图。"龙安心指向纹样中央的七个点,"从黄河到雷公山,经过七个大寨。"他翻开吴教授带的图册,指出1938年记录的相同纹样。
领导们交换着眼色。其中一人突然说:"可湘西展位说这是他们的创新设计?"
龙安心解下银铃摇了三下。清越的铃声里,他平静道:"苗家银铃,真货声音能传三座山。真话,总比谎言传得远。"
下午三点,那个主播又来了。这次她没开直播,而是递来名片:"我们想正经做非遗推广..."背面手写着"保底月薪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