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内还留着昨夜的草药气味。务婆在火塘边坐下,从腰间解下一个皮袋,取出几块黑乎乎的茶饼扔进铁壶。滚水冲下的瞬间,一股浓郁的松烟香气弥漫开来。
"什么老规矩?"龙安心单刀直入。
务婆倒茶的手稳如磐石:"讨百家谷。"
见龙安心一脸茫然,吴晓梅解释道:"以前遇到荒年或者大事,苗寨会挨家挨户讨一碗米。积少成多,渡过难关。"
"现在不是缺粮食,是缺现金啊。"龙安心苦笑,"而且就算借到钱,怎么记账?怎么还?利息怎么算?"
"一碗米就是一股,"务婆啜了一口茶,"渡过难关后,按股分红。没渡过,米就不要了。"
龙安心揉了揉太阳穴。这种原始的资金筹集方式在MBA课程里连提都没提过——没有合同,没有抵押,甚至没有书面记录,完全建立在口头承诺和社区信任基础上。但眼下,这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能筹到多少?"他问了个实际的问题。
吴晓梅心算了一下:"全村一百二十七户,按现在米价...大概两万左右。"
"不够,"龙安心摇头,"光是拖欠的工资就要四万多,更别说下个月的生产资金..."
务婆突然起身,走向墙角那个樟木箱——龙安心认出就是装银饰的那个。老人家从怀中掏出一把古老的钥匙,打开箱子最底层的暗格,取出一个红布包裹。
"加上这个。"
红布展开的瞬间,龙安心倒吸一口冷气——三枚银光闪闪的元宝,每枚都有鸭蛋大小,底部铸有"光绪年月"的字样。
"这...这起码值十几万吧?"龙安心不敢碰,"您确定要拿出来?"
"放在箱子里是死钱,"务婆将元宝推向他,"拿出来才是活水。"
吴晓梅看起来比龙安心还要震惊:"务婆,这是您的嫁妆..."
"我嫁给了这座山,"老人家用苗语说了句什么,然后转向龙安心,"明天开始讨谷。你跟着学。"
雨停了,但龙安心心中的风暴才刚刚开始。回到自己的木屋,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试图设计一套"现代化改良版"的筹资方案——电子化登记、股权证书、还款计划表...屏幕上的Excel表格越来越复杂,但他的心却越来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