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郑成功的步步紧逼之下,有一种登莱触手可得的感觉。
而夏清两军主力,却以张秋镇为中心,扩散开来,两三十多万人马。横刀立马,相互对峙,大战没有,但是小战却不断。
夏军前线坐镇的将领正是高杰,由于为了抵挡清军突然冲击,从黄河以北,运河沿线,夏军布置了重重人马,故而在前线,夏军与清军的实力相差不大。不过,火炮却多太多了。
足足有千门之多。
各式大炮,根本不能布置在一处炮兵阵地了,而是分成了好几个。
不过清军的火炮也不少,多尔衮将他所有能调集的火炮都调集过来,再加上新铸的火炮,大抵在三百多门之上。只是火炮虽然多,但是双方使用办法还是相当原始的,是作为攻防战斗的火力支持而存在的。
当然这也与火炮的重量有关。
就这样,这一场大战停滞在张秋,一停就是数月之久。
局势非但没有因为双方战事暂时停歇而缓和,反而好像张满的弓,放开的时候,就是石破天惊的时候。
夏军在紧锣密鼓的修复运河,但在罗玉龙这边却有一种不徐不急的态度。
承然,支撑数十万大军北上,给大夏朝廷带了很大的压力。但是这样的压力,大夏后方勉强能支撑的住。罗玉龙抱着以本伤敌的想法。他相信,清军的底子决计没有夏军厚实。
故而他愿意将这一场战事再拖下去。
这才几个月算什么事情?
长平之战,持续数年,如果能大败清廷,罗玉龙也愿意持续上数年,反而大军后路由运河保障,从江南直接到徐州一带。可以说方便之极。
不过,清军却支撑不住了。
武兴三年,冬。
冬天的脚步很是轻盈,带着一场大雪,就这样突兀的来了,任性的让运河结冰,让山峦戴孝,铁甲与寒气相互结合,更是让人有一种伸不出手的感觉。
这一场大雪,让夏军不得不停止了大部分军事活动。
有一些是因为大雪妨碍运动。但更多是因为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曹营进入南京之前,曹营之前,南方人并不是太多的,但是数年之后的现在,从南方征召的士卒,占据了军中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在罗玉龙部下的禁军之中。
罗玉龙思来想后,决定明年开春在继续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