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心中暗叹,这也是没有办法。张轩只能说道:“经儿如何了?”
郑成功说道:“在家中由贱内照顾,已经开蒙,读三百千了。”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孩童开蒙之书。
张轩细细算了一下,说道;“经儿,现在有六七岁吧,就让他读这些书?”
郑成功说道:“士大夫之家,开蒙都很早,而今已经算晚了。”
张轩心中暗道:“古今都一样。”都说后世的小孩子负担重,但是古代书香门第之中,从小读书,负担之重,并不比现代的小学生差多少。
不然那些少年秀才,举人,乃至进士,都是石头里面崩出来的吗?张轩虽然对郑经小小年纪就开始努力读书,心中有些感慨,但是无话可说,毕竟郑成功是他老子的。
张轩说道:“不管怎么说,经儿是我女婿,抽个时间,将经儿带来,让萍儿看看,让他们从小在一起,将来也好顺遂一点。”
张轩对给张萍安排了郑经,心中还是有些惭愧的。
毕竟他从小都是鄙视包办婚姻的,但是而今他不得不这样做,这一件婚事牵连太广了,大到张轩也不能轻易悔婚了。
张轩悔这婚事小,很可能给外界传递错误的信号,比如说,张轩想要对郑氏动手。声音引发郑氏的叛乱。
张轩只能补偿一点张萍,想让两个孩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长大,将来安稳和睦的过一辈子,这也算是张轩这个做父亲唯一能做的吧。
张轩却没有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将来一场风波就是由张萍与郑经的婚事引起的。牵连甚广。甚至成为了昭武三大案之一,诉诸于兵戈。兴起战事。
却不是这个时候的张轩可以知道的。
只是这话从张轩口中说出来是一个意思,听到郑成功的耳朵里面是一个意思。
郑成功横竖就听出了两个字:“质子。”他嘴唇微微一动,却想到形式不由人,说道;“臣遵旨。”
张轩听郑成功语气不对,心中一动,顿时想明白了,却是自己让郑成功误会了。但是他想解释,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索性就不解释了,说道:“大木,你我也算旧识,不管襄阳,还是在广州都合作愉快,虽然有一点小误会,但已经时过境迁,这些许小事,就不用再说了。”
“是陛下宽宏大量。”郑成功说道。他而今很小心的注意自己的身份,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遭了张轩的手段。自然是言必万全。
但是一旦说话都面面俱到,自然就变成了阿谀奉承之言,或者说官面文章,看上去富丽堂皇,其中一点意思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