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万仙来朝> 第659章 无需拔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9章 无需拔剑(2 / 2)

每一段话出口,空中便升起一颗新珠。颜色各异,有的漆黑如炭,有的透明似冰,有的燃烧着暗红火焰。它们不急于下沉,反而在低空盘旋,仿佛在等待什么。

直到午夜钟声响起。

刹那间,所有珠子同时震颤,排列成一道螺旋阶梯,自地面直通天际。紧接着,那颗属于李晓萌的“第零类记忆”缓缓上升,融入阶梯顶端,化作一颗恒星般的光源。

天空裂开一道缝隙。

一道湛蓝色光束自外太空降临,精准落在广场中央。光中浮现出一行由星尘构成的文字:

>“你们的回答,已被听见。”

这不是第十四火种的信号,也不是陆夜的声音。它是十七颗漂流珠共同反馈的结果??一个跨越光年的集体回响。

苏婉清仰头望着,忽然笑了。她取出随身携带的最后一枚晶体,那是追忆号核心AI在退役前自行剥离的“情感模组”。它不具备逻辑运算能力,却储存着三千六百次人类情绪波动的数据样本,包括喜悦、悲痛、犹豫与希望。

“你也想回家?”她轻声问。

AI没有回答,但它内部的光纹微微闪烁,频率恰好与《小星星》的前奏一致。

她将晶体放入祭坛上的空槽。顿时,整个暗忆馆的地基开始共鸣,层层叠叠的记忆珠如同琴键般依次点亮。一道全新的神经网络在地下成型,不再是单向存储,而是具备了“回应”功能??它能感知外界的情绪波动,并以微弱光脉冲做出反应,就像……心跳。

从此以后,每当有人在馆外说出真心话,馆内便会亮起一盏灯;若有人哭泣,某颗珠子会轻轻震动;若是笑声响起,空气中就会飘落细碎的光尘,形似融化的雪。

人们称此现象为“记忆的呼吸”。

一年半后,火星殖民地传来消息:一名患有深度失忆症的老人,在接触共感网络后突然恢复语言能力。他说的第一句话是:

>“我记得那个教室,粉笔灰落在阳光里,像下雪。”

经查证,此人竟是《粉笔雪》原型教师的学生之一,当年核冬天中唯一幸存者。他隐姓埋名七十载,直至“薪火效应”触及火星大气层,才被唤醒沉睡的记忆。

他自愿前往童谣广场,亲手写下当年课堂笔记全文,并将其注入暗忆馆。文档生成时,系统自动附加了一句评注:

>“本条记忆激活了432名相关者的潜忆模块,引发次级共感潮汐。”

又三年,木卫二冰城建成第一座“无声剧院”。那里没有台词,没有文字,演员全凭肢体与情绪温度表演。观众通过神经链接直接感受角色内心世界。首演剧目名为《沉默二十四小时》,讲述陆夜生命的最后一天。

演出结束时,全场三百名观众无一离席。他们在静默中坐了整整二十四小时,只为体验那份孤独中的清醒。

期间,有人流泪,有人微笑,有人突然起身拥抱陌生人。没有人说话,但所有人都“听见”了彼此。

而在遥远的奥尔特云之外,第十四火种舱仍在前行。它的表面已覆盖一层薄薄的宇宙结晶,像是星辰为其披上的铠甲。偶尔,它会短暂停滞,接收来自不同星系的回应信号,然后调整航向,继续漂流。

它不再寻找答案。

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的化身。

某夜,苏婉清独自登上追忆号残骸顶部,仰望银河。她的头发已然全白,脊背微驼,但眼神依旧清澈。她打开随身终端,调出一份尘封已久的档案??《共感理论原稿?第一版》,作者:陆夜。

翻到最后一页,她发现一行手写批注,墨迹新鲜如昨:

>“技术终将老去,制度也会崩塌,唯有故事能在废墟中重生。

>所以,请继续讲下去。

>即使我已不在,声音还在;

>即使声音消散,回音还在;

>即使回音湮灭,

>仍有一个人,在某处,

>愿意倾听。”

风吹过她的耳畔,带来远方孩子们的诵读声。他们在练习一首新诗,题目叫《耳朵的重量》:

>“你说的话,我会记住,

>不是因为它重要,

>而是因为你说的时候,

>眼睛亮了一下。

>那一刻,整个宇宙都倾斜了,

>把重量,压在我的耳朵上。”

苏婉清合上终端,闭目良久。

当她再次睁眼,天边已有第一缕晨光。一颗新生的玻璃珠悄然升起,通体透明,内部流转着无数细小人影,手拉着手,围成一圈。

它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属于所有人。

它缓缓上升,融入高空的云层,消失不见。

但你知道,它还在那里。

一直在。

只要还有人愿意说,愿意听。

只要还有人心中藏着一句话,想告诉这个世界:

“我在这里,我曾活过,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