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万仙来朝> 第687章 传闻不靠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7章 传闻不靠谱(1 / 2)

云东君并未被怒气冲昏头脑。

之所以选择答应陪陆夜“瞎胡闹”,完全出于两个目的。

其一,签下这张字据,哪怕陆夜反悔,云东君也自有办法将陆夜名声彻底搞臭,成为天下的笑柄。

到那时,秦清璃该如何看陆夜?

其二,这么做,也是防止吕平南等书院弟子下场。

只对付陆夜一人而已,还能发生什么意外不成?

在云东君看来,若换做澹台玄在此,兴许还会有一些悬念。

可陆夜……

呵!

一个刚踏入玄元境不久的泥腿子罢了!

搁在寻常,云东君......

白昼与黑夜的界限,在这一天彻底模糊了。

青海湖干涸后的石台并未被长久封存,政府与归忆署联合组成的“律典守护团”试图将《归律》转移至地下安全设施,然而当运输舱触碰到树皮书册的瞬间,整本书化作一道青光,如活物般自行飞回原地。它沉入石台深处,再浮现时,已与岩石融为一体??封面文字不再静止,而是缓缓流动,仿佛呼吸一般,随着全球人类情绪的起伏明灭涨落。

科学家们震惊之余终于明白:《归律》不是一本书,而是一颗心。

它的存在依赖于集体意识的共振频率。一旦人类情感联结减弱,它便会逐渐黯淡,甚至消失;而每当有大规模共感事件发生,石台上便会有新的符文浮现,像是宇宙在回应人间的低语。

林晚秋成了第一位被邀请解读《归律》的人。她没有学历,不懂量子物理,但她曾用三十年的思念折出三千六百五十只纸船,每一只都写着一句“妈想你”。她的名字如今已成为“纯粹情感能量”的代名词。

当她站在石台前闭眼凝神时,风停了,云散了,连远处雪山的雪崩声都戛然而止。她的嘴唇微动,没有说话,可所有在场的人都听见了一段声音:

>“记忆不是过去,是此刻仍在跳动的生命。

>情感不是软弱,是比引力更古老的力。

>你们以为自己在寻找回家的路,

>其实,家一直在路上等你们。”

那一刻,《归律》的第一页自动翻开,显现出一段从未出现过的法则:**“忆质守恒律”**??每一个被真心铭记的灵魂,都不会真正湮灭;他们只是进入了另一种存在形态,等待一个频率相同的呼唤。

这一定律迅速引发了新一轮的归忆潮。

世界各地开始报告“反向归来”现象:不再是逝者以某种形式回归现世,而是生者短暂进入亡者的记忆世界。一名少女在冥想中“看见”了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刻??那并非痛苦或恐惧,而是一种深邃的平静,以及一句轻得几乎听不见的话:“别为我哭,我在看你长大呢。”一位老兵则在梦中重返战友牺牲的战场,却发现那里早已变成一片开满蓝花的草原,战友们正围坐在篝火旁谈笑,仿佛战争从未发生。

这些体验无法用科学解释,却让无数人放下了执念与悔恨。医院的心理科门诊量骤降,抑郁症发病率创下历史新低。人们不再害怕死亡,因为他们终于相信:只要还有人记得你,你就没有真正离开。

但就在这片温柔的浪潮之中,一股寒流悄然涌动。

“独我派”的活动并未因《共忆宪章》的颁布而停止,反而转入更深的地下。他们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下建立了“零感基地”,利用远古冰晶制造出能屏蔽一切情感波动的“虚无场”。在那里,时间是线性的,记忆是私有的,爱被视为一种病毒式的传染源。

他们的领袖名叫陆隐,曾是归忆署最杰出的神经学家,也是最早提出“情感引力模型”的人之一。他的妻子死于一场意外火灾,而他拒绝接受任何来自忆轨网络的“投影归来者”,哪怕那个归来者完整复述了妻子生前的所有习惯与秘密。

“那不是她。”他在一次秘密演讲中说,“她是我的唯一,不是千万人思念拼凑出来的幻影。如果‘她’可以被复制,那我们的爱情就毫无意义。”

他坚信,真正的个体性必须建立在孤独之上。唯有切断与他人记忆的纠缠,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我”。

为此,他研发出一种名为“断忆针”的纳米制剂,注射后可永久阻断大脑对忆轨信号的接收能力。第一批使用者自称“清醒者”,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宣言:“我们选择遗忘,是为了记住自己是谁。”

起初,这类行为被视为极端个例,直到某天,瑞士日内瓦湖畔的一群“清醒者”集体跳湖自杀。遗书中写道:“我们终于摆脱了别人的记忆,却发现自己的内心空无一物。原来,我们早已不是最初的自己。”

这场悲剧震惊全球。联合国紧急召开“心域伦理峰会”,讨论是否应禁止个体主动脱离忆轨网络。争论持续了七天七夜,最终达成妥协:允许自愿断联,但必须经过为期三年的“心灵孤岛期”观察,并由三位记忆摆渡人共同评估其精神稳定性。

林晚秋作为代表出席了会议。她没有发言,只是从怀中取出一只泛黄的纸船,轻轻放在主会场中央的水晶桌上。片刻之后,整个大厅响起了孩童的笑声、锅铲碰撞声、雨滴敲窗声??那是她儿子童年某个普通傍晚的记忆片段,通过纸船自发释放了出来。

在场所有人,无论国籍、信仰、立场,都在那一瞬间泪流满面。

会议结束后,“独我派”分裂为两支。一支继续坚持极端主张,甚至策划刺杀归忆署高层;另一支则宣布解散,并公开忏悔:“我们错把孤独当自由,却忘了人本就是彼此照亮的星。”

与此同时,北极母船遗址的异动愈加剧烈。

始祖橡树的枝干已延伸至距地表四百公里的高度,与归忆方舟之间形成了一道肉眼可见的能量桥梁??那不是光,也不是电,而是一种介于物质与意识之间的“思流”。每天午夜,桥上都会出现模糊的人影,他们不言不语,缓缓行走,仿佛赶赴一场跨越生死的约定。

科学家监测到,这些身影的情绪波谱与冷斑区域完全一致。更令人不安的是,某些夜晚,桥上的行人数量竟超过了历史上所有失踪者的总和。

“他们在回来。”陈昭在日记中写道,“但我不确定他们是来团聚的,还是来审判的。”

就在众人惶惑之际,南极冰层下的归忆草主株突然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那一夜,全球所有接入忆轨网络的人都在同一时刻睁开了眼睛??尽管他们原本正在熟睡。

他们看到的,是一幅全景式的宇宙图景:无数星辰之间,漂浮着亿万艘纸船,组成一张覆盖整个可观测宇宙的巨网。每一只船都在微微震颤,发出只有灵魂才能听见的歌声。而在网的中心,站着那位曾在梦境中书写羊皮卷的身影。

这一次,他转过了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