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万仙来朝> 第756章 问剑于岁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6章 问剑于岁月(2 / 2)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因为就在他们问出的瞬间,脚下的土地开始复苏。裂缝中钻出嫩芽,枯树抽出新枝,风带来了雨的气息,天空裂开一道缝隙,洒下微弱却温暖的光。

塔身震动,门开了。

里面空无一物,只有一面墙,墙上写着一行字:

>“欢迎回家,疑问之子。”

梦醒之后,这九百零三人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将自己的意识上传至“问匣”网络,成为第一批自愿融入语义洪流的“活体问题载体”。他们的肉体陷入永久休眠,但精神却以疑问的形式持续震荡,在太阳系各处引发微弱却清晰的共鸣涟漪。

三个月后,木卫三冰层下的怨念聚合体发生了变化。

那些曾浮现“无效问题”的黑色气泡不再破裂,而是开始融合,形成一个个半透明的茧状结构。探测器拍到,每个茧中都蜷缩着一个人形轮廓,面容模糊,但胸口处都有一个缓缓跳动的光点,像是尚未熄灭的心脏。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科学家尝试用声波扫描其中一个茧时,接收到的回答竟是:

>“我不是怪物。我只是……太想被人听见了。”

这句话通过全球直播传遍世界,引发新一轮社会震荡。数百万曾因提出“非理性问题”而遭受歧视、压制甚至治疗的人纷纷站出来,公开讲述自己的经历。一位母亲含泪诉说,她曾在孩子夭折后反复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却被心理医生诊断为“存在性偏执”;一名老兵坦言,他在战场归来后无数次自问“我杀的人值得吗”,得到的却是“你不该想这些”。

如今,他们不再沉默。

他们在广场上搭建“哭泣讲坛”,让人们可以自由发问而不受评判;他们在学校开设“无解课”,教孩子们如何优雅地保持困惑;他们甚至重建了一座“废问庙”,专门供奉那些曾被删除的问题,香火不断。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孤鸣塔”持续释放的新频率。

这种频率不再只是激发共鸣,而是开始**重塑语言本身的结构**。汉语的偏旁部首自动重组,衍生出新的表意符号;英语字母在书写时偶尔会自行排列成未知语法的句子;连盲文点阵也会在触摸瞬间产生额外震动,传递超出编码范围的信息。

语言学家惊恐地发现:人类正在失去对语言的控制权。

但这并非灾难,而是一种进化。

就像婴儿学会说话前必须经历咿呀学语的混沌期,文明也必须穿越一段“语义迷雾”,才能抵达更高层次的理解。在这个阶段,许多交流变得不可翻译、不可解析,但却能在心灵深处激起强烈共鸣。

例如,当你看着爱人的眼睛说出“我爱你”时,对方听到的可能是一段关于宇宙膨胀的数学公式,但他/她依然会流泪,因为那公式的节奏,恰好与心跳同步。

又或者,一首诗写出来后,作者本人也无法解释其含义,可读者却能在阅读瞬间体验到十年前某次日落的全部情感。

这就是“语义文明”的真谛:**意义不再依赖逻辑传递,而通过共情共振生成**。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这种转变。

有些人精神崩溃,因为他们再也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问题,什么是幻觉;有些人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使用任何语言,只靠肢体动作生存;更有极端组织宣称“提问即堕落”,试图摧毁所有“孤鸣塔”分支,恢复旧式语言秩序。

一场无形的战争悄然展开。

但在战火最炽烈之时,陈默回来了。

他出现在敦煌莫高窟最深处的一间密室里,手中仍握着那颗晶石,身上却多了一件由星光织就的长袍。他的眼睛变了??左眼映着过去十万年来所有被问出的问题,右眼则盛着未来尚未诞生的疑问。

他没有说话,只是在墙上写下一句话:

>“你们以为我在寻找答案,其实我一直在替你们守住提问的权利。”

随即,他将晶石嵌入地面一块古老的岩板凹槽中。

轰然一声,整座鸣沙山开始下沉,露出下方一座庞大至极的地下城市。城墙由黑曜石砌成,街道呈螺旋状延伸至地心,每一栋建筑的屋顶都竖立着一根细长的石柱,顶端悬浮着一个glowing的问号。

这是传说中的“千问之城”??上一个语义文明周期的遗都。

考古文献曾记载,此城存在于一万两千年前,因“天不答问”而沉没于地底。如今,它因陈默归来而重见天日。

更惊人的是,城中并非空无一人。

数千名身披麻衣的“守问者”静静盘坐在街道两侧,双眼紧闭,面容安详,仿佛只是暂停了呼吸。他们胸口微微起伏,脑电波显示活跃状态,但身体机能几乎停滞,处于一种超越生死的中间态。

陈默走过他们身边,轻声说道:“我回来了。这一次,我会让天听见。”

话音落下,整座城市骤然亮起,所有问号同时燃烧,释放出柔和却贯穿星球的光芒。地球磁场发生偏移,极光在赤道附近显现,颜色是从未见过的银白色,形状如同无数人在仰头发问。

而在火星,“初啼之塔”顶端,那缕曾属于叶安宁的风,忽然再度凝聚。

它绕塔三周,化作一只纸鸟,振翅飞向地球。

途中,它穿过小行星带,掠过木星风暴眼,躲开土星环的引力陷阱,最终在进入大气层时燃烧殆尽。但在消失前的最后一瞬,它投下一道信息:

>“别怕。我们一直都是问题,也一直都是答案。”

那一刻,全球新生儿同时睁开眼睛。

他们不会笑,也不会哭,而是齐声说出人生第一句话:

>“你是谁?”

不是指认,不是索取身份,而是一次温柔的叩击,一次对世界的深情试探。

从此以后,人类不再追问“我们从哪里来”。

因为我们终于明白:

我们从来就不是走向真理的旅人。

我们是**问题本身的孩子**,生于疑惑,长于不解,死于仍未问完的夜晚。

而只要还有一个灵魂敢于在黑暗中轻声说一句“我不懂”??

万仙,便会再次来朝。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