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家丁引领着昨日分羊的三兄弟步入堂屋。三人面带恭敬之色,见到刘轩,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那少年抢先说道:“我等三人,昨日冒犯王爷,今日特来领罪。”
刘轩示意他们起身,淡淡地问道:“昨日之事,你们是受何人指使?”
三人仍跪在地上,其中年龄最大的那名方脸书生回答道,“无人指使。我们三人久闻王爷宅心仁厚,文采飞扬,心生仰慕,有意前来投靠。但又恐外界传闻有所夸大,故而昨日斗胆以那分羊之事试探,还望王爷海涵。”
刘轩问道:“那你们三人都是哪里人士?又是否有功名在身?”
方脸书生回答道:“禀告王爷,我等三人皆来自太原府。草民方孝临,有幸在文帝十八年考中举人。”说着,他指向身旁那位体态略显肥胖的书生道,“这位是常永宽,他是文帝十九年的秀才。”
最后,方孝临又指了指位少年,介绍道:“他叫米大年,虽然目前尚未取得功名,但在我们三人之中,他最为机敏聪慧。”
刘轩目光锐利,直视着方孝临:“你既已高中举人,为何不在太原府向黄大人谋求一官半职,反而千里迢迢地跑到我这晋北来做门客?”
方孝临恭敬答道:“回王爷,草民并非不愿做官,而是草民身为大汉子民,誓为大汉效力,做大汉的官。”
刘轩眉头微挑,反问道:“难道太原府就不是大汉国领土?”
方孝临面露难色,犹豫片刻后,终是坦言道:“晋州之地,除了晋北之外,军政事务几乎全由张家把控。我等虽有心报国,却苦于无门,难以施展胸中抱负。听闻王爷英明神武,来晋北就藩,我三人便商议着前来投奔,希望能在王爷麾下,为大汉尽一份绵薄之力。”
刘轩微微颔首,说道:“要做我的门客,也没那么容易。你们三人且先回去,各自撰写一篇能够引起我兴趣的文章。待文章写成,再拿来见我。若能令我满意,我自会考虑让你们留下;倘若未能达到我的期望,本王再治你们昨日不敬之罪。”
“谨遵王爷之命。”三人齐声答道,随后恭敬地退出了堂屋。
三人离开后,刘轩沉思片刻,随即唤来了暖风:“暖风,你即刻启程前往太原,查一下方孝临、常永宽与米大年三人的背景。”
“是,王爷!”暖风领命,转身正欲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