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来源
参考《医宗金鉴》《景岳全书》等经典古籍中关于湿热下注病症的论治思路,并结合白骄阳医生多年临床经验化裁而成。
具体用药及用量
1. 龙胆草 15g
-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 现代药理作用:有保肝、利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作用。
2. 黄芩 12g
-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 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
3. 栀子 12g
-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 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 现代药理作用:有保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抗炎、抗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