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网游小说>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菊花入药部位及最佳采摘季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菊花入药部位及最佳采摘季节(2 / 2)

- 代表品种:北野菊、岩香菊。

- 性味与功效:苦、辛,微寒;归肝、心经;清热解毒力强,多用于疮疡肿毒。

- 采摘季节与时间节点:野生品种多分布于山坡、路旁,采摘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花期较早,当花序呈半球形、花瓣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摘,晒干后杂质少、药效足。

(二)采摘要点与科学依据

1. 时间节点的化学成分关联:

- 花蕾期(如胎菊):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较高,现代研究表明其抗氧化活性更强,适合平肝明目。

- 盛花期:挥发油(如菊油环酮、龙脑)含量增加,疏风散热作用显着,杭黄菊、亳白菊等多在此时采摘。

- 药典依据:《中国药典》2025年版规定,菊花(栽培品种)采收期为“9~11月花盛开时采收”,野菊花为“9~10月花开时采摘”。

2. 气候与地域影响:

- 南方产区(如浙江、安徽):气候湿润,采摘期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需避开梅雨季节,防止花腐。

- 北方产区(如河南、山东):霜期较早,采摘期提前至10月中下旬,需关注天气预报,避免霜冻损害。

3. 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结合:

- 传统“看菊相”:白菊以“花瓣如玉、花心微黄”为最佳,黄菊以“金瓣黄心、不焦不烂”为标准。

- 现代检测:部分产区通过HPLC检测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设定动态采收指标,如绿原酸≥0.2%、木犀草苷≥0.08%时采收。

二、其他入药部位:茎、叶、根

除花序外,菊花的茎、叶、根在民间偏方或特定方剂中偶有应用,但较少作为主流药材,其采摘季节与功效如下:

(一)茎(菊茎)

- 性味与功效:苦,平;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多用于风湿痹痛、痈肿疮毒。

- 采摘季节:夏季生长旺盛期,6~8月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叶片,晒干或鲜用。

- 注意事项:茎含纤维素较多,需趁鲜切片,避免干燥后质硬难碎;现代研究显示其含菊苷、胆碱等成分,与花序成分差异显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