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网游小说>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菊花的主要成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菊花的主要成分(1 / 2)

关于菊花各入药部位的主要成分、药物成分含量及现代药理作用的详细解析,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内容涵盖花、茎、叶、根等部位:

一、菊花的入药部位及其成分与药理作用

1. 菊花花(药用主流部位)

菊花的干燥头状花序为临床最常用入药部位,依据品种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等主流商品规格。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活性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要成分

-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1.5%~5.0%):

包括菊花苷(Chrysanthem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金合欢素(Acacetin)及其糖苷衍生物。其中,杭白菊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含量较高(约1.2%),滁菊中芹菜素含量可达0.8%。

现代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菊花的抗氧化、抗炎活性呈正相关。

- 挥发油类(含量0.1%~0.3%):

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如桉叶素(Cineole)、龙脑(Borneol)、樟脑(Camphor)、菊油环酮(Chrysanthenone)等。不同产地菊花挥发油组成差异显着,例如亳菊中龙脑含量较高(约15%),而杭菊中桉叶素占比达20%以上。

挥发油是菊花解表祛风、芳香开窍作用的物质基础。

- 氨基酸与多肽类:

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较高(总氨基酸含量约5%~8%),并含少量多肽类物质。

- 其他成分: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含量0.5%~1.5%)、菊花萜二醇(Chrysanthemadiol)、胆碱(Choline)、维生素A、维生素B等。

(2)现代药理作用

- 抗氧化与抗衰老:

黄酮类和绿原酸通过清除自由基(如DPPH、ABTS+)、抑制脂质过氧化,提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显示,杭菊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5%以上,其抗氧化能力相当于维生素C的1.5倍。

- 抗炎与免疫调节:

木犀草素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IL-6、TNF-α等促炎因子释放。动物实验表明,菊花总黄酮可显着减轻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抑制率达40%~60%。

- 抗菌与抗病毒:

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如H1N1)有抑制作用。龙脑和桉叶素可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体外实验显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0.5 mg/m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