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林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张小强笔下的字迹。他心中早已被张小强的才华所折服,此刻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全诗。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想要一睹他的诗句。他们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李秀林则站在一旁,高声传颂起张小强写下的诗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句一出,全场再次陷入了寂静。所有人都被张小强诗句中的豪情与关切所震撼,仿佛看到了那铁马金戈的战场,听到了那激昂的战鼓声。紧接着,如同春雷滚滚般的赞叹声再次响起,回荡在整个大堂之中。
“好诗!真是好诗!”各大才子们纷纷表示惊叹与佩服,争相观看张小强笔下的诗篇,脸上露出钦佩的表情。他们看着张小强,眼中充满了敬畏和羡慕。他们知道,自己与张小强的差距已经越拉越大,再也无法追赶。
评委们也纷纷点头称赞,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张小强的赞赏与肯定。他们知道,这次比赛的魁首已经毫无悬念,张小强凭借他的才华与智慧,已经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敬佩与尊重。
特别是皇帝李民,他眼中的震撼与欣赏几乎溢于言表。他深深地看了张小强一眼,仿佛看到了能助他中兴大周的希望之光。他明白,这位年轻的才子不仅有着出类拔萃的才华与智慧,更有着一颗忧国忧民、关注民生的赤子之心。他相信,只要张小强愿意,他一定能够成为大周朝的栋梁之才。
此时,程敏华尚书站起身,他的目光转向李天逸,点评道:“李天逸的诗句直接而深沉,用‘边烽燃不息,胡骑犯边疆’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与频繁,展现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尤其是‘百姓遭涂炭,何时见和平’这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和平的深切渴望,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随后,程尚书又将目光转向赵子轩,赞赏地说:“赵子轩的诗句则显得更为内敛,他通过描绘‘塞上风光好,烽火却连天’的对比,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这种通过美景反衬战争残酷的手法,既体现了诗人的高超技巧,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