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此刻若直言反对,岂非是在冒犯朝中的老年大臣?更何况,他自己也未必年轻,若日后老迈,谁能拒绝身边有良医相伴?
然而,这些念头仅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他随即坚定地说道:“太孙殿下处处替臣等考虑,实令臣深感感激。
即便如此,臣依然觉得此事尚欠妥当。”
朱瞻基听罢李时勉的话,眉眼间显出几分不耐,瞥了他一眼,却没有阻拦。
毕竟这世间事,总有人爱唱反调,于是只平静地道:“你说说看。”
李时勉便道:“殿下为老臣们谋福利,此举本是好事,但若仅为此大费周章建医学院,则实属多余。
老臣们怕也不会赞成。
何不发一封劝学书,劝导天下名医广收*,日后择优录用,岂不更好?”
此话看似有理,实则只为反驳而反驳。
朱瞻基听了,嘴角浮现出一丝轻蔑的笑,缓缓说道:“李大人之法虽佳,然劝学之力终究有限,若设医学院,待医者增多,百姓自可受益良多。
那时,生病之人也不至于求医无门。”
“殿下此言差矣!”
李时勉立刻打断。
“殿下,百姓未必会认同您的观点。
要知道,唯有读书才是正途,殿下执意兴办医学院,只会惹得民怨沸腾。”
“哦?竟有此事?”
朱瞻基冷笑着回道,“既然李大人这么说,想必您对自己的话也负得起责任吧?”
负责?李时勉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过见朱瞻基并未继续驳斥自己,便捋了捋胡须,笑着说:“臣的一言一行,自当负责。
也盼殿下能听从我的建议。”
“如此甚好。”
朱瞻基点头,转向杨士奇,“杨学士,李祭酒方才所言,你都听清了吧?”
杨士奇愣了一下,随后干脆地点点头:“臣记忆力尚佳,李祭酒的话一句不漏。”
“嗯。”
朱瞻基唇角微扬,接着说,“既然记下了,那请杨学士将这些记录下来。”
杨士奇虽疑惑,但还是依言提笔记录起来。
不多时,一份详细的奏疏便呈现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