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大会圆满落幕,幼天王洪天贵福怀揣着对天国未来的美好憧憬,满意而归。黄文金也满心欢喜地领走了萧有和扣押的五百俘虏,经此一役,他守住湖州的决心愈发坚定不移。而刘官芳,应萧有和的诚挚请求留了下来。洪天娇与傅善祥二人,则如同忠诚的卫士,陪伴着洪天贵福返回湖州。
萧有和将刘官芳留在长兴,自有他的深思熟虑。回顾历史,刘官芳曾成功守住长兴,在萧有和的计划里,自己总是要打出去的,将长兴县交予他守护,做为自己的基地,萧有和心中满是信任,无比安心。
但当下,萧有和面临着几件极为棘手的难题。首当其冲的便是俘虏问题,要收留这些俘虏,就必须解决粮食的供应难题。而这又引出了第二个难题,粮食究竟从何处而来?毕竟萧有和此前已许下承诺,此刻,他必须想尽办法寻得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长兴县衙内。萧有和麾下的众将与刘官芳围坐一堂,皆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湖州之地,地域狭小,钱粮储备极为有限,且毫无战略纵深可言。这使得太平军在此地的发展犹如深陷泥潭,举步维艰。军队扩充计划,因钱粮短缺而被迫搁置,新兵招募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士兵们的军械更换与日常补给,更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虽说萧有和此前成功击退了清军的一路进攻,表面上看形势一片大好,可左宗棠的主力部队并未遭受实质性损失。一旦清军大兵压境,以湖州现有的条件,缺乏战略纵深的他们,将陷入绝境,毫无周旋的余地,军队极有可能被团团围困,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如何打破这一困局,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生死难题。
关键时刻,方显太平军元勋老将的重要,他们的卓越见识与担当总能化解矛盾。刘官芳,广西天地会首领之一,1852年加入太平军,出身金田起义,战功显赫。他与赖文鸿、古隆贤并称“皖南三支柱”,参与祁门之围、金坛之守等战役。1855年起,随韦俊三守武昌,封“襄王”。1859年韦俊降清后,刘官芳联合古隆贤、赖文鸿反戈,夺回池州,升任右军主将。此后,他进占南陵,参与捣毁“江南大营”,并于1861年占领浙江长兴,再次封“襄王”。
就在屋内众人皆陷入沉默,苦无良策之际,刘官芳起身,朝萧有和抱拳施礼,神色凝重地说道:“获取粮食,无非三条途径。其一,依靠生产,从土里刨食,精耕细作;其二,开展贸易,通过银钱往来,互通有无;其三,发动俘获行动,攻城掠地,开仓取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