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萧把总见势不妙,急忙一边收拢士勇和民壮,一边派人去给息县的知县赵铭报信。
萧杰望着厮杀声震天的战场,脸色阴沉如水。这场淮河阻击战,远比他预想的更加惨烈,而胜负,似乎仍在未定之数...
夜色渐深,淮河水面被鲜血染成暗红色。黄文金和萧有和合兵一处,虽然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清军的包围圈却越缩越小。更糟糕的是,对岸的浮桥已被完全摧毁,太平军想要从此处渡河,似乎难如登天了。
月光下的淮河,河水依旧滚滚东流而去,哪怕此时水面被鲜血染红也不会多停留一秒。
萧有和静静地听着黄文金诉说着抢渡的经过,当说到对面使用了半渡而击的战术,还有数量不明的抬枪和十门红衣大炮时,他知道要在这个渡河地点强渡已是不可能了。这时林正国报上了损失情况,跟随黄文金冲到对岸的太平军仅退回了两百余人,且人人身上带伤,而未过河,留在淮河南岸的队伍,由于被对岸的半渡而击战斗的惨烈吓到,跑散了一些人。正在这时,有亲兵来报,抓到了几个逃跑的士卒。月光将萧有和削瘦的身影拉得老长,他沉默片刻,随即命人将逃兵押至眼前,目光如炬,扫过颤栗跪地的几人。逃兵们浑身筛糠,涕泪横流,有的声泪俱下哀求,有的呆若木鸡失神,从他们断断续续的哭诉中,萧有和了解到这些士兵大多是穷苦出身,有的为谋生路、有的因家中遭灾被裹挟加入太平军,此刻面对强大的清军,恐惧与绝望让他们只想逃离战火。萧有和长叹一声,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他深知,若士兵们心中没有坚定的信仰,仅凭一时的冲动或无奈加入军队,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很容易在挫折面前崩溃退缩,这样的部队就像散沙,毫无凝聚力可言。但他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让士兵们在生死之间迅速建立起钢铁般的信仰,绝非易事,更多的时候,还需要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铸就忠诚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