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算在制造过程之中,考虑到维修保养时候需要使用得备用零件,以及制造过程中,无法用手工代替之时,临时制造得新设备。
说实话,总得算下来一百万银元都要有了。
不过,成果还是喜人的,因为整架飞机制造过程中,唐鹤童是全程参与,从头跟到尾的,所以其中不少不符合图纸的零件,一律打回重做,所有零件包括铆钉都要严丝合缝,才能够验收。
因此,这架飞机试飞即首航,除了没有航电系统,只能够靠着天体仪根据地图来判断大致方向外,也就是操控起来飞控助力太弱,需要使用很大力气罢了。
还好,整体来说问题不大,原本四十天的路程,有了这架最大速度接近1000公里每小时的飞机后,就可以缩短到10个小时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中途需要经停一次,进行燃油补充和机体故障排除,不过,拥有储物法器的他们,并不担心没有地方补充燃油。
刘通恒还专门为这架飞机,开发了一个能够直接嵌入进去的大型储物法器,名为「芥子纳斗柜」,柜子一共六六三十六个格子,每一个格子都拥有近百方的空间。
也就是说,单一一个柜子格就能够容纳100吨燃油,按照20吨的油箱容量来计算的话,一个格子足够飞机全航程起飞五次的消耗了!
因此,这架飞机如果不考虑维修保养的话,完全可以长期在空中以最低动力不停机巡航,保持个十天半个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惜的是,这架飞机估计近二十年里面,也不会造第二架了,最多就让飞机厂制造点备用零件罢了。
毕竟,这架飞机已经是超世代了,只能够用于「唐门」内部隐秘任务使用,不可能被公开拿出来在大规模战争里面使用。
当然,巫山飞机厂建造好也不能就这么放着,廉价的双翼飞机还是要继续造的。
别看现在各地飞机起降环境不算好,但是有空运这种更为便利的运输手段,作为大资本的「唐门」肯定是不会弃之不理的。
不过,连「唐门」也没想到,自家巴渝1型到双翼运输飞机,一直到巴渝4型双翼水上飞机,居然这么受欢迎,直接在民国时代打造了一个影响力遍布亚洲各地的航空集团。
这同样是后话了,巫山航空集团是发展了十年之后,才具备这样的影响力,也是那个时候,国内和国际上各方势力,才发现巴蜀凄凉地里面,居然存在着这么一个恐怖的工业集团!
飞机试飞第六次后,经过了再一次的细致调试,已经确定可以执行任务了,不过,这距离门内任务发布,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