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八,严洛给晏国国君的七日期限已到。
晏国国君最终还是服软,同意给其余城邑传出诏令,归顺秦国。
但正当严洛松了口气的时候,一连串的紧急军情奏报从各处陆续发来。
首先是丹水城附近,蔡、郑两国军队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进逼而来。
同时晏国银安城、苇河城都有大军出现在了宁城附近。
甚至当天晚上,严城、瀚阳城黄忠、关羽,都传来城下有蔡、郑、姜三国联军出没的迹象。
而秦国将晏国国君的诏令发出去之后,却无一城选择降伏。
十月三十,晏国方面传来消息,一直以来不被晏君所喜,分封在银安城的公子积举起大旗,号称暂代储君之位、统领晏国军政要务。
且晏国已经和蔡、姜、郑三国达成协议,四国共伐秦国,届时不但能将秦国大军逐出晏地,还能攻占其城邑,开疆拓土。
这也是为什么龟缩在苇河城的晏昆吾第一时间响应银安城大军的原因。
丹水城这边,领头的乃是蔡国大将陈宝、郑国大将杨益。
他们各自率领了6000士卒,加上辎重队、民夫、辅兵和工匠,人数加在一起,多达四、五万人。
其余瀚阳城、宁城虽然也被攻打,但派出去的都是小股部队,目的是阻止有人来援助丹水。
而蔡国上将军张隆,更是率领三国其余联军,共计士卒2万8千人,民夫等6万人,号称十万大军,借道平丘城,直扑秦国都城严城!
丹水四县之地的县令等官员,除了朱县县令选择固守待援之外,其余三县不战而降。
一副四国想要将秦国多点开花、一战灭国的架势。
收到这些消息,严洛也不慌张。
事实上他之前就预料到了这种局面。
而丹水城,就是严洛故意留下来的破绽。
的确,现在丹水城除了200多禁军亲卫之外,只有周亚夫之前刚刚招募的1000新兵。
严洛身边,除了一个养由基,也没有什么着名大将。
张辽远在柳林城,公羊贺更是还在关外临川。
周亚夫部则被钳制在宁城之中。
秦国此时已经是四面皆敌!
只要破了丹水城,生擒严洛,秦国不攻自灭。
......
蔡国大将陈宝和郑国大将杨益会师在丹水城下,他们此刻志得意满。
毕竟大军一到,丹水三县之地望风而降,区区一个朱县县令也只是负隅顽抗。
陈宝派遣一支偏军围困,便有人将朱县县令首级斩落,开城投降。
而现在,整个丹水城都已经被大军围困,破城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