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秦纸珍贵(2 / 2)

之所以没有用活字,是因为如今市面上的典籍并不多,庶民识字率也不高,将现有典籍雕版之后,便足以印刷出大部分的书籍。

等到教材刊印之后,各地蒙学会免费发放教材,并诏令秦国儿童,每年需入蒙学至少三月。

目的就是识字,以及懂得一些基本的常识,并对于大秦子民的身份有初步的认知教育。

对于成年人,也有相同的扫盲班,不过鉴于不少百姓要为生活奔波,因此严洛下令调配一些粮食和铜钱,学宫之中的学子下乡教授识字的,分发钱粮。

而百姓这边也是,只要能识得三百大字,便奖励相应钱粮进行补助。

识字越多,奖励也相应提升。

......

秦君推广蒙学一事,孔丘自然乐见其成,但浑河学宫之中不少卿族子弟,却生出疑虑。

秦国从一开始的所作所为,比如打击豪强,为百姓分封土地。

如今又在乡野庶民之中推广蒙学、识字等事宜。

这明显是和卿族对着干啊!

如今秦国境内剩下的所谓卿族,也是寥寥无几,且实力低微。

但其他诸侯国中的卿族,却已经嗅到了严洛此人和寻常国君的不同。

但等十月底,第一批纸质书册教材大规模出现在秦国各城邑、以及浑河学宫之后,顿时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惊。

秦纸与众不同,厚薄均匀,便于书写。

而且书册之上的字体别具一格,整齐划一,每一本都几乎一模一样,加上书册惊人的数量,很明显能看出不是手工抄录。

以秦国一下子铺开如此数量的教材书册来看,必定是掌握了极为先进的造纸术,以及印刷工艺。

印刷倒也罢了,聪明人略微琢磨一下,都能想出个大概,本质上和盖章没什么区别。

但造纸术改良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纸张成本高,质量差,根本不适合书写或者印刷。

而卿族们从中自然也看出了商机,以及继续掌控教育权的契机。

如果能够彻底掌握这种造纸术以及印刷术,那么乡野庶民之中哪怕出现博学高才也不要紧。

卿族自然可以用财富、美女和地位招募。

而且他们还能提高书册售价,让天下人想要读书,只能依附于卿族。

当下,秦国严城境内,开始出现各国暗探。

卫国这边,更是派出上卿董汀、上大夫巫獾,以及卫国数名商贾,直接求见严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