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想想,古代人为什么会使用分封制。
本质上还是受限于生产力、交通效率,难以掌控面积过大的疆域。
而这两年,秦国两面征战,又大肆修筑驰道、官道、北漠棱堡县城等等。
国库之中积蓄的钱财,可以说消耗掉了九成。
占据娄烦关,算是蒙恬自由发挥的结果。
所幸没有消耗什么钱粮兵力,兵不血刃,否则再稍微攻打时间长一些,就能让秦国国库干干净净了。
......
今年,甚至是接下来的几年,都不能随意大动干戈了。
毕竟修路、造船、筑城,会持续不断的消耗钱粮。
明年说不定严洛还要消耗不少召唤点,用来召唤粮食,弥补一下国库的亏空。
甚至别说国库了,严洛这个秦王的私库,也补贴出去不少。
目前私库的收入,多为大秦文宝斋的收益,再加上王室组建的商队经商贸易所得。
而国家工坊,类似于秦纸、丹砂、银矿等等收益,目前还是算在国库里的。
这在之前商部由范蠡主持公、私分库之后,便泾渭分明。
平时赏赐臣子,严洛为了节省国库开支,都要自己掏腰包。
文宝斋虽然在严城之外,也开始了一些分店,收入可观,但严洛还是过的有些紧巴巴。
严洛拿着毛笔,眉头紧锁,想着如何为国库和王室私库开源节流。
赋税是肯定不可能增加的,否则一旦开头,那秦国之后的命运就已经注定,百分百会苛捐杂税越来越多,然后就是民变,起义,王朝颠覆三件套。
原本世界的历史上,皇室私库钱财来源,主要是皇庄收入。
但这本质上就等于皇帝开头土地兼并,虽然严洛无法保证后世不会有皇帝走上这条道路,但至少在他这,是不能开这个头的。
此外还有岁贡,让各地上贡当地的特产贡品。
这种行为说白了也是增加百姓额外赋税,毕竟地方官肯定是以上贡的名目进行盘剥。
此外,一些皇帝还经常侵吞国库收入,挪到自己的私库里。
这种行为更是恶劣不堪,属于损天下而肥一人。
不过之前设立织造局,倒是让严洛有了新的想法。
秦王私库,养着不少内侍、侍女,而以目前秦国宫廷贵人的数量,不少人其实属于闲人状态。
直接裁撤掉的话,这些人习惯了宫廷生活,很难在民间找到适合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