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七十年代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自行车这样的大件的。
一辆自行车不算上票也得一百八十块,要是再加上买票的钱,少说得二百出头。
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人上班养活全家五六口,甚至七八口子人,工资月月不够花,还得找单位支。
这个月借下个月还,月月这样往复,哪里攒的下钱。
像王旭阳他们单位。
由财务科经办的储金会,每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不管工资多少,单位订好了扣五块钱,当然这个数额是每个单位自己商定的。
这部分钱放在财务手里,单位员工手头拮据时,可以向储金会借款,下个月必须还。
还完了可以再借,如此往复。
而那些从不借款的人,年底的时候就可以把一年扣的所有钱一次都取出来。
这也算是一种攒钱的手段吧。
毕竟钱留在自己的手里不一定怎么着就花了,这种放在别人那儿的说不定就能攒下。
当然了,这种事情是自愿的,要是本人不愿意,单位也不能擅自做主扣钱。
要是员工告上去了,领导也吃不了兜着走。
以前王旭阳无所谓,钱放哪不是放,所以每个月都会被扣五块钱,年底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才会取出来。
也正因为王家工人多,所以家庭条件一直都很不错。
自行车更是买了两辆。
别看王家老老少少住在一起,但是都是各管各的钱。
王慕强的工资自然是上交给自己老伴,王富春也是上交给自己媳妇。
王旭阳的工资则是自己留着,不定时给苏巧莲上交自己的生活费。
因为他并不常在家吃饭,所以家里也很少准备他的口粮。
晚上吃饭时就剩一家七口了,王旭平作为家里的老小,在胡惠知看来存在感实在太微乎其微了。
要不是看见这个人,平时压根想不起来他。
安静的吃完饭,苏巧莲拿出昨天的记账本。
“这是昨天收礼的记账本,我今天抽空整理出来了,你们看看。”
家里为了好区分,不同的亲友记在不同的页面上。
方便以后找的时候好找。
王旭阳自己的朋友同事以后需要他自己去往来,所以家里并不管。
他的同事领导基本都是五块十块的,最多的一个给了二十。
还有不少以前还在联系的同学,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你们的人际关系以后你们自己来往,昨天的礼金金额我也整理出来了,你们点点,以后是要回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