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方面只能让草原的人自行防卫。
其二,这地方还不能种地,环境异常的恶劣,能在这里生存下去的都是强人。
想在这里建一座城市,想开拓一片农田难上加难,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他的打算最多在这里建设几个坊市,几个聚集地。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暂时没有能力建设,还要不断的投资,他很嫌弃。
他选择以夷制夷,同时发展这里的本土事业。
把这里弄成马场,以他父皇的方法,把这里弄成专业的马场。
草原不是擅长养马,不是擅长牧畜吗?那就养!
牛马羊等各种牧畜全部让他们养,以此来达到茶马互市,交易大周的稀缺物品。
同时让这里的人为他作战,作为大周的先锋军。
不过在此之前,要把他们杀到怕,杀到疼,杀到不敢造反!
大周的血是要偿还回来的,他要把这里杀到血流成河!
清洗过一遍那些劫掠过大周的人,就可以慢慢的同化这里的人了。
麻烦就麻烦在怎么让大周的百姓作为客家人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关于这一点他很烦躁,大周的土地因为凉州和蛮州的缘故本来就多,百姓本来就少。
如果不能把大周的百姓迁移过来,那么打下这里的意义似乎并不大。
想让百姓迁移过来,到时候白花花的银子要不断的往这里送。
想致富先修路,修完路再修城,修完城搞事业。
搞完事业要移民,两边百姓政策扶,互通来往又花钱。
这笔银子如果用来作为国内开荒,不知道能增加多少农田。
把钱用在这里,他实在是觉得亏的慌。
“亏!”楚歌心中那么一算,只觉得亏,亏到姥姥家了。
虽然觉得亏,但是他对土地又有非常大的执念,到手的土地不能往外推。
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因为仁帝的仁政,开荒制度,分田制度,仁政税粮,导致了国内每家每户都有地产有粮吃,根本不可能愿意移民。
开荒制度,除地主豪绅以外的平民百姓只要愿意开荒,谁开的荒这块田地就属于谁,只需要每年按时给朝廷缴税。
分田制度,重新衡量全国的税田,从世家豪绅里,把不对的数,多出来的土地平均分给百姓,否则就要交双倍的税粮。
仁政税粮,百姓的土地越多,交的税就必须越多,相对应的土地越少交的越少,这招是针对地主豪绅的。
“陛下,什么亏?”哲忽浊好奇的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