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笔耕者:文心长明> 第6章 苏绣针脚觅清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苏绣针脚觅清音(2 / 2)

归程经过平江路,陆辰安忽然停在一家声波装置艺术展前。玻璃橱窗里,苏绣纹样随着声波震动变幻光影,林绣娘的《听琴图》电子版正在其中流转。“这是小徒弟用AI做的跨界实验,”跟来的绣坊学徒解释,“她说传统绣绷是平面的,数据时代的‘绷架’该是多维的。”

手机震动,母亲发来照片:书房的书桌上,新晒的桂花蜜旁摆着许砚秋中学时的《陶土日记》,老人用红笔在扉页批注:“今天帮你给水仙换盆,根须绕着旧瓦片长得正好——就像你的文字,得扎根在生活的碎瓷片里。”照片里,母亲的手背上贴着膏药,是整理书架时不小心扭伤的,却只字未提。

深夜,许砚秋在客栈书桌前整理林绣娘的采访笔记,听见隔壁陆辰安的房间传来低低的踱步声。推开窗,姑苏的夜雨正敲着马头墙,远处评弹馆的琵琶声透过雨幕,竟与白天看见的苏绣针脚一样绵密。他忽然想起林绣娘银镯上的盲文,那些摸不见的文字,何尝不是写作者该有的“心盲”——抛却数据的喧嚣,只凭心意触摸纸面。

周明宇的消息适时发来:“敦煌研究院邀你们去看千年绣品修复,那边的研究员说,有些经卷的补绣针脚,比原品更见匠心。”许砚秋望向案头林绣娘送的断针梅枝瓶,细窄的瓶颈里,二十根断针竟组成了傲雪的梅枝,断口处闪着细碎的银光——就像每个写作者在创作中经历的“断裂”,终将在时光里,被酿成照亮后来者的星火。

他提起笔,在新稿纸上写下:“林绣娘的银针落下时,缎面泛起的细微波澜,是她与世界对话的密码。就像我们在键盘上敲下的每个字,都是灵魂穿过时光的针脚——只要心线不断,纵是无声,亦能绣出震耳欲聋的清音。”

墨色在宣纸上晕开,像极了林绣娘绷架上未干的水迹。许砚秋知道,下一站的敦煌之行,将会遇见更古老的匠心,那些在千年风沙中不朽的绣品,会让他们懂得:所谓健康的创作环境,从来不是温室里的花架,而是让每个写作者都能像大漠胡杨,根须深扎历史的土壤,枝叶拥抱时代的风,在数据与情怀的交界处,绣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永不褪色的文心长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