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笔耕者:文心长明> 第8章 故宫墨韵藏机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故宫墨韵藏机巧(2 / 2)

手机震动,母亲发来手术前的消息:「别担心,护士说手术室里有幅《兰亭序》复制品,正好帮你构思下章情节。」附带的照片里,老人枕边放着许砚秋中学时的作文本,泛黄的纸页上用红笔圈着:「此处用墨太浓,需留三分白。」那是母亲作为语文教师的习惯,二十年后依然在为他的文字「补笔」。

深夜,许砚秋在故宫招待所翻看陈师傅送的《清宫修书记》,书页间夹着片从乾隆花园拾得的雪水冻墨——遇热即化,遇冷则凝,恰如写作者在数据热潮与初心之间的挣扎。隔壁传来陆辰安与张晓雨(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的语音通话,两人正讨论如何将AI光谱分析与古墨成分鉴定结合,创造出跨时代的推理诡计。

周明宇的消息悄然发来:「网络文学平台拟推行『新匠人计划』,陆辰安的《淬刃》被选为『传统元素活化』标杆,但要求每章加入『现代科技互动』。」许砚秋望向窗外,故宫的宫灯在夜色中连成星河,忽然想起陈师傅说的「文房机关是死的,用机关的人的心是活的」——所谓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从来不是机械叠加,而是让匠心在新技术的砚台里,研出更清亮的墨色。

他提起笔,在新稿纸上写下:「陈师傅转动墨床的瞬间,铜轴与木榫咬合的轻响,像是历史在耳畔私语。那些被精心设计的机关暗格,何尝不是古人留给今人的谜题?而我们写作者,就要做解开谜题的人,让每个字都成为打开读者心门的钥匙,既不辜负锁孔里的光阴,也不畏惧钥匙上的新锈。」

墨色在宣纸上晕开,如同乾隆花园里未化的初雪。许砚秋知道,故宫之行不仅为陆辰安的悬疑小说注入了「文房诡计」的新血液,更让他对「创作的加减法」有了更深感悟:就像陈师傅修复古物时懂得「该补处补,该留处留」,写作者也需在流量要求与艺术追求间找到平衡,让每个故事既带着历史的墨香,又流淌着时代的活水。

远处,景山万春亭的灯火映着故宫的琉璃顶,像一串永不熄灭的文心灯笼。许砚秋合上笔记本,案头的雪水冻墨在台灯下泛着微光——那是时光的馈赠,也是每个写作者掌心该有的温度。接下来的章节,他们将走进苏州园林,在假山流水间探寻「移步换景」的叙事哲学,而母亲的手术、陆辰安与平台的博弈、周明宇策划的「新文心论坛」,都将在千章长卷中徐徐展开,让笔耕者的故事,如同故宫的青砖碧瓦,在时光的长河里,永远闪耀着长明不熄的精神之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