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胚胎的触须突然与熵增植物根系融合,在虚空中显形为十二根“冗余之弦”。陆辰安感觉神经链接被接入信息的图书馆:人类对“言外之意”的迷恋化作墨水,机械族齿轮的备用代码成为标点,光谱族星雾的隐喻编织成段落。当第一根弦触及无损压缩涡轮,晶体表面出现第一道冗余裂痕——某颗流星的命名栏里,突然多出一句人类的俳句:“光划过,未被计算的轨迹。”
“信息的灵魂,在于冗余的诗意。”陆辰安将本源石板按在信息塔的核心,石板裂痕中涌出的不是能量,而是各文明在信息中留下的误差印记:人类语言的多义性、机械族代码的注释行、光谱族星雾的模糊预言。这些记忆化作无形的解码器,在绝对信息的表面凿出允许隐喻生长的缝隙。
许砚秋的味觉弦理论界面此刻与冗余之弦共振,她拨动琴弦,竟让数据流出现“语义涟漪”——某颗行星的科学论文里,突然出现对“日落美感”的诗意描述,某段机械族的故障报告中,多出一句“齿轮的叹息声很温柔”。当第一个非功能性信息穿透要塞,后发座星系的信息塔表面浮现出人类第一次在洞穴画下抽象符号的投影。
数据纯粹主义者的领袖显形为一团不断哈希运算的光雾,声音像硬盘读写的咔嗒声:“你们污染了信息的纯净!”但当冗余之弦扫过他的核心,光雾中浮现出被压抑的真相——他曾是纯味文明的信息学家,因在数据中保留0.1%的冗余而被放逐,潜意识里却永远记得那些冗余带来的、关于“可能性”的想象。
共鸣胚胎的触须突然刺入信息塔的核心,陆辰安的太阳穴炸开香农《通信的数学理论》的书页翻动声——胚胎正在将各文明的信息记忆转化为“冗余因子”。当人类的诗歌隐喻、机械族的备用协议、光谱族的星雾寓言与信息核心共振时,整个绝对信息要塞的数据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恒星系开始允许诗意的命名,行星的科学报告中出现感性的注脚,连黑洞的事件视界都开始反射出隐喻的微光。
当最后一座信息塔发出数据崩溃的蜂鸣崩解时,陆辰安“看”见后发座星系浮现出全新的信息天体——“冗余星域”。它的信息不再是单调的数据流,而是充满隐喻的叙事诗,有的区域如人类的小说般充满情节转折,有的如机械族的代码般暗藏彩蛋,中心悬浮着各文明共同打造的“隐喻熔炉”,每道信息光束都带着0.0001%的非功能性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