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蒸汽在安全屋铁门上凝成水珠。茉莉用顶针撬开地图后的暗格,取出本《红楼梦》——书页间夹着微缩胶卷解读器。
"虹口爆炸案生还者山本隆一,"她将胶卷卡进机器,"现在化名李阿大,在闸北开煤球店。"投影在墙上的文件显示,这个日本技师曾参与旅顺要塞建造,最擅长混凝土速凝技术。
陈默展开泛着硝味的图纸:"排水管在法电厂地下分岔,'砼-7'标号的水泥..."他突然用钢笔尖挑开背衬,羊皮纸夹层里赫然是微型照片——日军少将视察吴淞口混凝土搅拌站。
茉莉的银剪刀突然抵住照片:"戴老板上月截获的密电里,'砼'字出现过十七次。"她剪下照片边缘的日文批注,泡进显影液后浮出满语数字:"昂邦阿哈(总工程师)要求追加氯酸盐配给。"
窗外传来黄包车夫的吆喝,茉莉迅速将文件塞进旗袍内衬暗袋:"今朝有批苏绣经杭州发重庆。"她扣上特制盘扣,每颗翡翠纽都刻着莫尔斯电码,"侬继续查混凝土运输车,每辆卡车的车轴印记得拍清楚。"
子夜的电车轨道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茉莉拎着苏绣包裹拐进四川中路145弄,绣绷里夹着混凝土照片。石库门天井的晾衣绳上,三件蓝布衫随风轻晃——这是确认安全的信号。
地下室内,发报员老金正调试美制BC-348收报机。茉莉将绣样铺在密码本上,丝线纹路对应着《康熙字典》的页数:"致老板:货样已验,砼七号掺料超标,求派账房核数。"
老金转动加密旋钮,将电文转成五位数码:"戴局长专用频率,走青帮的暗线。"发报键的嗒嗒声里,茉莉用烟卷烫开旗袍夹层,取出陈默拍的卡车轴印照片——军统最新显影技术显示,车辙纹与旅顺军港的军列完全一致。
三小时后,重庆罗家湾19号的收报机吐出电文。戴笠披着晨褛在译电室踱步,青瓷盖碗茶在摩尔斯电码声中轻颤。当译电员念出"氯酸盐关联砼七号",他突然扯过电报纸,用红铅笔圈住"昂邦阿哈"的满语代号。
"给上海站发甲种密令。"戴笠的奉化口音带着金属般的冷硬,"一查氯酸盐海运记录,二控虹口生还者,三放饵钓'总工程师'。"秘书迅速将指令转成《西厢记》戏文密码,末句添上戴笠亲批的"鹤影"暗号。
次日的"老正兴"菜馆飘着龙井虾仁香。茉莉在二楼雅间摆弄菜单,椒盐蹄髈的"椒"字旁多了个朱砂点——这是启用新联络点的信号。陈默的莱卡相机闪过反光,窗玻璃上瞬间映出混凝土运输车的暗语路线图。
"戴老板加订了五十件苏绣。"茉莉将热毛巾包着的密令递过去,毛巾纹路用米汤写着"鹤影"二字。陈默就着醋碟显影,戴笠的指令在镇江香醋里渐次浮现:"借工部局测绘之名,详查法电厂电缆井。"
当跑堂端上蟹粉小笼时,茉莉已消失在楼梯转角。陈默咬破薄皮,汤汁在瓷勺里聚成个小漩涡——恰似那夜福州路的死亡涡流,只是这次浮起的是张微型胶卷,上面是戴笠亲批的氯酸盐货轮抵港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