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御前朱批露端倪
寅时三刻的乾清宫浮动着龙涎香,康熙摩挲着案头一叠奏折,指尖停在一份淮扬水患的折子上。朱批的"准"字收笔时习惯性上扬的弧度,竟比往日钝了三分——这是太子监国以来第十三次笔锋异常。
"保成近日书法倒有进益。"康熙状似无意地抬眼,看着跪在御案前的"胤礽"。鎏金烛台的光晕里,石静娴后颈渗出细汗,她昨日刚用《笔意通考》仿过太子笔迹,却漏了满文批注的连缀习惯1。
"汗阿玛谬赞。"她学着胤礽的腔调叩首,袖中藏着的小抄已被攥得濡湿。御案左上角摆着胤礽八岁临的《快雪时晴帖》,那是康熙亲手装裱的。
二、满蒙汉三文试炼
康熙忽然推过一张洒金笺:"科尔沁台吉新贡的鹿角,保成用满蒙汉三文各拟个回礼单子。"这是太子五岁开蒙时就会的功课,此刻却成致命考题。石静娴盯着狼毫笔尖颤抖——胤礽写蒙文时习惯将"??????"(鹿)的尾勾斜刺如刀,而她只会工整的楷体。
"儿臣…"她瞥见窗外掠过的灰鹤,忽想起胤礽书房挂着《海东青搏鹿图》,急中生智道:"听闻此鹿角有九杈,不若仿效太宗赐莽古尔泰金鞍旧例?"这招乾坤大挪移原是奏效的,偏她情急下将"莽古尔泰"说成"莽古尔台",满语尾音轻颤如弦断4。
三、错笔牵出陈年案
康熙指尖叩在《起居注》某页,那里记载着康熙二十九年太子高热呓语,错将"索额图"唤作"索尔图"。此刻"胤礽"笔下的满文"???????"(索额图)竟漏了右侧两点,与当年病中笔迹惊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