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笔触藏锋刃
毓庆宫的烛火跃过三更,石静娴蘸着朱砂批阅刑部战报,狼毫忽地一顿。淮安盐运使暴毙案卷里,银针验毒、致命伤角度等要命细节,竟被写成"盐商外室因爱生恨,月下掷钗刺情郎"的香艳故事。
"这群酸儒!"她气得将案牍摔在青砖上,惊得值夜太监跪地发抖。前日刚用《洗冤集录》的法子教会他们勘验,转头却把凶案写成《金瓶梅》续集2。
菱花窗外飘来丝竹声,胤礽扮的太子妃正在御花园赏月。石静娴望着案头《大清会典》里"奏议须持重"的朱批,忽然勾起唇角——既然刑部爱编话本,不如将计就计。三日后乾清宫早朝,石静娴捧出装帧精美的《淮上风月录》。康熙接过时,嗅到书页间混着朱砂与薄荷的暗香——这是他们约定密信的标识。
"此乃淮安案实录,请皇阿玛御览。"她学着胤礽的孤傲神色,余光瞥见刑部尚书揶揄的笑。
康熙翻开扉页,只见工笔画着盐商与歌姬执手相望,题诗却是:
"银釭照骨辨毒痕,钗斜卅度入胸深。
莫道红颜多祸水,盐引十万渡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