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陛下吩咐。”
“前朝李氏,除了明面上的宗亲,是否还有一些旁支,或者隐姓埋名,流落在外的血脉?”
影卫指挥使沉吟片刻:“前朝覆灭已久,李氏宗亲大多被诛杀或流放。但李氏族人众多,确实不排除有漏网之鱼,改名换姓,隐藏于民间。只是时日久远,想要一一查清,难度极大。”
“尽力去查。特别是那些曾经与江湖门派,或是某些隐秘组织有过接触的李氏旁支。朕要知道,这个在信中自称‘李’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吴闵的语气带着一丝冰冷。
他有一种预感,这个“李”,很可能就是解开先皇死因和“神藏”之谜的关键人物。
“属下明白。”
处理完这些,吴闵才将注意力重新放回朝堂。经过数日的清洗和震慑,朝中的反对声音几乎已经绝迹。剩下的官员,要么是真心归顺,要么是明哲保身,不敢再有异心。
吴闵开始着手进行新的人事任命。他并没有完全任人唯亲,而是结合了影卫的情报和这些官员过往的政绩,以及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进行综合考量。一些有能力但出身寒微的官员得到了重用,一些在清洗中保持中立但确有才干的老臣也得以留任。
他甚至破格提拔了几名曾经在北境战场上立下功劳,但并无太多从政经验的武将,进入兵部或地方担任要职。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吴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他认为,武将未必不懂政务,只要加以培养,他们的忠诚和执行力,远胜于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官。
一场朝堂的权力大洗牌,在吴闵的主导下,迅速而彻底地完成了。新的权力核心,是以吴闵为绝对顶点,由一批对他忠心耿耿的新贵和部分经过考验的老臣组成。皇权得到了空前的集中。
“陛下,如今朝堂初定,百废待兴。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发展民生。北境战事虽平,但消耗巨大,国库空虚。各地亦有不少积弊,需逐一革除。”新任的户部尚书,一位从地方提拔上来的实干派官员,在朝会上大胆进言。
吴闵赞许地点了点头:“爱卿所言极是。平叛是为了安邦,安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民强国。传朕旨意,各地官府,即刻清查田亩,严禁土地兼并。减免部分苛捐杂税,鼓励农桑。同时,严查贪腐,对于敢伸手的官员,绝不姑息!”
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在吴闵的推动下,开始逐步实施。虽然触动了不少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但在吴闵的强权之下,无人敢公然反对。
朝堂之上,吴闵乾纲独断,言出法随。那股属于帝王的威严与霸气,日益浓厚。他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势力,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
【仇恨值:79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