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兵仗局时期一般,他依旧亲自参与,即便是繁重琐碎的体力活也不避嫌,撸起袖子就干。
起初,工匠们看到这位高官与他们同甘共苦,都紧张得手足无措,干活时格外谨慎,生怕出错惹怒上司。
然而,李伟的行为令他们十分诧异,他对待下属的态度与某位严厉的老者截然不同。
即便工匠犯错,他也只是耐心指导,多次教导未果才可能稍作呵斥,绝无其他苛责。
------------
日子久了,匠人们也慢慢适应了,知道这位李侍郎是个好官,心中满是感激。
徐勇等人因李伟每日必至,再也不敢随意责罚匠人,之前被克扣的口粮,现在也悄悄补上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匠人们逐渐习惯,在李伟面前也不似从前那般胆战心惊,饮食改善后,也没有挨打了,工作起来比以前积极多了。
韩宜可时常前来视察李伟的工作,见他确实尽职尽力,对他有了不少改观,只是李伟折腾许久,一把刀剑都未造出,他还是急得不断催促。
李伟不予理会,继续按自己的节奏行事,一切井然有序。
这些时日,韩宜可俨然成了李伟的“闹钟”,每天按时提醒他早朝,李伟无奈,便外出躲避,可老朱从中捣鬼,将他的行踪泄露给韩宜可,无论他躲到哪里,韩宜可都能找到。
最终,李伟只能接受现实,告别朝九晚十二的生活,改为天黑就寝,凌晨早起。
这天,徐勇突然来访,李伟正检查炼焦炉,双手满是污垢,用稍干净的手背擦了擦汗,身上也沾满了灰尘。
这些日子他特意备了几套粗布衣在军器局,干活时就换下官服。
徐勇瞧见他这般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但随即隐去。
“侍郎大人,咱们军器局的钱粮快要告罄,我去户部支取,他们却说咱们近来花费过多,不予支取,您看该如何是好?”
李伟皱眉:“不给?有何依据?这是陛下批准的。"
“这……他们并未明确拒绝,只是说忙不开,让我们等候。"
“岂有此理!我等得起,陛下能等吗?哼!”李伟愤怒地甩手扔出一把小铲子,转身离去。
徐勇接住脏兮兮的铲子,嫌弃的表情浮现,赶忙递给旁边的一位工匠。
李伟换回官袍返回工部,召来了孙建和关子明这两个闲人。
孙建是真的闲散,他的差事全被李伟揽去了,而关子明还有事务在身,他是虞衡清吏司的郎中,李伟顾及不到的部门皆由他负责,屯田清吏司的姜守清更是从未打扰过李伟,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有事亦不求。
相较李伟这般亲力亲为的官员,这两人自然清闲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