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今日运气不错,出门还能捡钱,这事儿简直妙不可言!”
他对这种施舍毫不介意,只当作意外之财。
趁着夜幕降临前,他又走访了几户人家,所得银钱从一两贯到七八贯不等,一天下来竟收入四五十贯。
教坊司的乐师和女孩子们头一回见到这些官员愿意掏腰包,未曾想平日里辛苦排练的歌舞竟分文未得,跟随新来的主官胡闹一番却赚了个盆满钵满,无不对这位新上司钦佩不已。
……
自从李伟被调离后,内阁经历了大规模的人事变动。
包括吴伯宗在内的几位大学士全部被调回翰林院,朱元璋则从外部引入几名儒士填补空缺。
内阁的职责也被缩减,仅负责为皇帝整理奏章和撰写简要说明,权力被彻底剥夺。
除非皇帝主动询问,否则他们无权提出建议。
就在李伟带领众人四处敛财之时,朱元璋正于乾清宫处理繁杂事务,失去大学士的建议后,他只能独自决策,政务负担再次加重。
正当他在埋怨之际,刚上任的大学士王本急匆匆前来求见。
“叩见陛下!陛下,臣有紧急奏折。"
王本行色匆匆地完成了礼仪,便弯腰说道。
朱元璋看他这副样子,微微皱眉问:“何事?”
“陛下,番禺县令道同上奏弹劾永嘉侯朱亮祖贪污腐败、包庇豪强等罪行,请陛下过目。"
王本将早已备好的奏章递上。
道同之事闹得满城风雨,工部侍郎兼伯爵李伟因此事被驳回圣旨,不仅贬至教坊司,爵位也被剥夺,内阁也因此更换成员,王本这才得以从普通儒士升为皇帝近臣。
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接到奏章后便迅速送来。
听闻此言,朱元璋脸色微变,命身旁太监呈上奏章,随即翻开查看。
看清内容后,朱元璋脸色骤变!
奏章中详细列出朱亮祖贪污腐败的行为,他依法逮捕地方豪强时,朱亮祖竟派人强行劫走;此外,朱亮祖还屡次借故殴打道同,后者不堪其扰,才将此事上报弹劾永嘉侯。
其实道同的奏章早于朱亮祖发出,但朱亮祖使用军情紧急通道,反而提前到达。
朱元璋对照先前朱亮祖的奏章,立刻明白事情真相:这是朱亮祖畏惧惩罚,故意构陷道同!
“真是胆大妄为,竟敢欺骗朕!”
朱元璋大怒,将奏章掷地,厉声呵斥。
他对朱亮祖有所了解,此人素行不端,但当前大明战事未平,北元未灭,西南土司未降,高丽等藩属国态度暧昧,所以他对这些违法勋贵虽心生不满,却暂且不予严惩。
然而,朱亮祖此次竟以此事相逼,使自己陷入如此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