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5日19时40分,哈尔滨市道外区的铁路线一片繁忙,铁路的一边挤满了候车的旅客。
车站派出所民警张辉, 正在道边忙碌地维持秩序,引导旅客分流。
天渐渐黑了,旅客都已散去,忙碌了一天的张辉,拿了一把椅子,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此时,没有人注意到,躲在暗处的一个黑影,右手紧握一把斧头,紧贴着大腿的一侧,在黑幕的掩护下,快速向张辉走去。
张辉感觉后面有人走动的声音,刚转过头,想看个究竟时,黑影拿起斧头向张辉头砍去。
张辉感到头剧烈疼痛,本能地抓起行凶者的的右手臂,拼命抵挡,但因事先毫无防备,歹徒不停地挥舞着锋利的斧头,他渐渐体力不支,倒地身亡。
歹徒迅速抢走了张辉的一把77式手枪,和5发子弹,匆忙消失在黑夜里。
【确定嫌疑人】
杀警抢抢,性质恶劣,案情很快到了各级公安指挥机关,并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
“5.5”专案组迅速成立。
现场走访时,一个目击者说,看见一个大约30多岁的男子,身穿灰白色长袖,中等个,手里拎着一个东西,慌忙离开的。
这是仅有的罪犯特征,想从哈尔滨市1000万人口中寻找一个穿灰色长袖的男人,难度可想而知。
只有发动群众,多渠道提供线索,然后进行过滤,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专案组印发了数万的传单,派人张贴大街小巷,发动市民针对周围可疑的人员,提供线索,由侦查员逐条甄别,警方并提供10万元的奖金。
警方做了大量的摸排工作,甄别了数千条举报信息,但都被一一排除。
罪犯像幽灵一样,消失地无影无踪,案件的侦破一时陷入僵局。
案发几个月后,也就是2009年8月29日夜里,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公路桥头,突然传出一声枪响。
警方很快赶到现场,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倒在血泊中,胸部中弹,生命垂危,现场发现一枚弹壳。
经弹道痕迹专家鉴定,弹壳正是从“5.5"案丢失的77式手枪中射出的。
同时,因抢救及时,被枪击中的男子脱离了生命危险。
看着病床边众多警察,该男子睁开眼睛,开口的第一句话说道:“王厚军要杀我”。
经过询问,警方很快知道案情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