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数日,倭寇险些在俞山岛登陆,继而北上的军情急奏,才送抵朱元璋的面前。
正逢洪武八年初次早朝,得知这一消息的朱元璋气得脸色铁青,当场把奏报摔在了胡惟庸的脸上。
“啪!”
兵部尚书刘仁都拿袖子挡好了脸,见军情奏报摔在了别人的脸上,暗中长舒一口气:陛下砸了胡丞相,可就不能再砸我了。
被砸的胡惟庸,感觉一道响亮的耳光抽在脸上,火辣辣的疼,心里暗恨,派人送上军情奏报的福建都指挥使周德兴,还有那群故意溜弯溜到俞山岛的倭寇团伙。
倭寇船只那么多,他还以为要直到这伙倭寇登陆,犯下罪行,朝廷才能知晓呢。
没想到周德兴大过年的不吃喝玩乐,竟关注海面上没靠岸的倭寇。
那群倭寇也是闲得慌,你不靠岸登陆你往海湾里溜跶什么?
明明朝廷都知道他们的存在,还专门派了汤和去防倭,真是显着他们了!
哪天阴沟里翻了船,这伙倭寇就舒服了!
而朱元璋摔完了奏报还不解气,怒声斥责。
“愈山岛距离南京不过千里之遥,普通的奏疏还能日行三百里,军情急报少说一天走五百里,倭寇初五在俞山岛附近出现,咱过去七日才得到消息,咱要整顿海防,子中,你还劝咱别着急,你说这事现在要怎么整?”
朱元璋认为,要不是他派了汤和去沿海,周德兴又恰好是他亲派去福州的将领,指不定这封军情急奏,还要被压上几日,选在一个恰当的时候送到他面前。
被点名的胡惟庸两眼一抹黑,捂着额头上的肿包暗中叫苦。
挨打了还想委屈一下,但陛下直呼他“子中”,而不是称官职。
他要是埋怨陛下打错了人,倒显得他斤斤计较了。
虽然他是淮西勋贵,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老乡团成员之一不假,但不代表他懂行军打仗。
淮西老乡全是武夫的话,谁撑起朝堂这么一大摊子事呢?
他除了曾在至正二十六年,担任过湖广按察佥事,主要是干后勤熟悉军务流程以外,剩下的时候,他干的全是文职。
可谁叫他为了防止海防变动太大,破坏他谋害刘基的计划,出声阻止了陛下要加强海防的事。
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颤声答复:“臣也没想到,俞山岛当地驻兵这么不知轻重,臣赞同陛下之前说的,修筑卫所,整顿水军!”
反正倭寇北上已有七日,想必这两三日,就能抵达目的地。
哪怕亡羊补牢,也抓不到那群溜之大吉的倭寇们,胡惟庸当然表现出了,知错能改的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