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大宝的柴荣并不轻松,他发现地位不怎么被认可。来自朝堂内外质疑的眼神都在盯着他——现在可是五代十国,国家到处有,朝代经常改,拳头大者为王。人家郭威心黑手腕硬,我们服他,你柴荣有什么本事,让我们看看。
面对着一个个骄兵悍将、一双双质疑的眼神,柴荣也只能暂时默默忍受着,他知道必须尽快证明自己。
很快,当上皇帝的第一场挑战来了,北汉的皇帝刘崇联合辽国共计四万大军来袭,号称十万大军。郭威在世的时候,刘崇忌惮郭威的实力,不敢来犯,而今天刘崇觉得时机到了,你柴荣没有战功、没有根基、没有资历,一个三无人员,凭什么当皇帝?
大敌来犯,柴荣很孤独。各地节度使没有一个勤王的,都在领兵观望。他召开御前会议,商讨退敌之计,中央禁军的将领和文官都抱着膀子,等着看笑话,是啊,你柴荣死活,与人家何干,大不了换个皇帝,人家照样干。朝堂上本来是议论声叽叽喳喳,当柴荣问谁愿为前锋时,全体官员顿时鸦雀无声,禁军统领樊爱能甚至当庭打了个哈欠,哈欠声在垂拱殿激起诡异回响。
柴荣明白,真正听命于他的只有原先自己带过的部队,环顾四周,几个老兄弟拢巴拢巴顶多五千人。一旦败了,他也不可能逃到哪里去,各地伺机而动的节度使会纷纷割据、称王称帝,顿时会天下大乱、狼烟四起。
除了他自己,谁都无法哪怕是在名义上控制得了全部的军队,那就只能亲自上阵了。想到此处,柴荣只好压制住自己对朝臣的失望,叹了口气:“朕欲御驾亲征,讨平贼逆。”
谁知道立马遭到了太师冯道的反对:“陛下当居中调度,不宜贸然亲征。”
柴荣只好拉出古人作为旁证:“李世民经常亲征,不也四方畏服吗。”
冯道一句话直接怼到柴荣的肺管子上了——就你能跟人家李世民比吗,“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
冯道,五代着名老油条,历经四朝十代君王,和朝廷一众官员关系那是盘根错节、相互姻亲,擅长混字功,那是见强则弱、见弱则强。他敢正面硬刚,几乎是踩着皇帝的脸说你不行,这说明整个朝廷对柴荣的态度是否定的,甚至大家都已经准备好又要改朝换代了。
皇帝居然不好还嘴,憋得脸通红,却只能生闷气。柴荣明白,外敌当前,不能先起内讧,此时的柴荣是多么的孤独无助。
最终柴荣力排众议,下令亲征。显德元年三月十日大军开拔,柴荣尽其所能,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开封驻军,共计一万人,对他来说,这是一场豪赌,赌上的是身家性命,输了必将万劫不复。
赵匡胤作为禁军将领随军出征,跟着柴荣参加了这次豪赌,但机遇和风险并存,这一仗赵匡胤将崭露头角,于危难时刻力挽狂澜,向柴荣证明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