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 第59章 景德年间的政局跌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 景德年间的政局跌宕(1 / 2)

时间到了景德二年(1005年)十月,宰相毕士安病逝了,毕士安是一个性格温和、好为善事的好人,他的去世让朝局瞬间失衡。原因是寇准性格太刚了,经常看谁不顺眼就往死里骂,关键是他连皇帝也不给面子,急眼了就敢指着鼻子唾沫星子横飞。大家对他是怨声载道,有毕士安在的时候,还能经常帮他打打圆场,左右安抚让大家消消气。

毕士安死后,寇准依然是我行我素,整天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派头,大事小事都要抬杠争个输赢,这就让皇帝慢慢开始抓狂。但这寇准毕竟是在澶州之战中立过大功的人,赵恒一边心怀感恩,一边却在心里极力忍耐,“这瘪犊子玩意要不是有功,我受你这窝囊气”。

此时大大咧咧拽了吧唧的寇准还不知道,他已经被一双充满仇恨的眼睛给盯上了,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时任知枢密院事的王钦若。

这个王钦若长相很有特点,他极为瘦小,脖子上长了一个大如头颅的瘤子,人们都说王钦若之所以那么聪明,就是因为长了两个脑袋。他的出身很苦,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紧跟着母亲也改了嫁,没了生计的王钦若只得投奔在了大伯家。

寄人篱下的日子可是很不好过的,尤其是还有着一个苛刻的婶娘,开始的日子里,小王钦若是砍柴、做饭、挑水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却还经常因为活没干完被罚吃不上饭。冬天的时候,王钦若连件厚衣服都没有,在每个寒冬的深夜,他都是蜷缩在茅屋里瑟瑟发抖,据他很久以后说,那段时间里他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冷、彻骨的冷。

后来到了堂弟读书的时候,王钦若被选做了陪读,总算是摆脱了繁重的劳作,但还是经常遭受堂弟的欺辱。他很聪明,先生教的他听一遍就能明白,还能举一反三。

看着蠢笨如牛、胖得像猪一样的堂弟,他心里只有一个字,“恨”,他恨婶娘一家,恨自己悲惨的身世,恨身边每个比自己好命的人。他咬牙发奋读书要出人头地,立誓不惜任何手段要当天底下最大的官证明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学会了把这股敌意隐藏了起来,更学会了察言观色,揣度长辈的心思做事情,这样就能少挨些打、就能少饿肚子。就是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产生的行为模式,直接影响了王钦若的一生。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王钦若很不走运地成为了后者。

太宗淳化三年(992年),31岁的布衣王钦若中了进士,就此踏上了仕途。王钦若是个善于“揣摩人心”的能臣,他很会迎合上意,并快速帮领导解决掉麻烦,因此他也不断得到重用。赵光义当时非常头疼官仓粮食腐烂的问题,他很快就提出了改善粮食保管的方法,并说明了实施的具体步骤;后来赵恒忧愁税赋过重的问题,他就连夜整理出全国欠税的条目呈报,上面各地的税种、数额、户数一一对应,哪些税种该减免、哪些该保留,让赵恒一看就清清楚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