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结束的皇帝并没有结束他的神秘活动,很快他就有了新的目标。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八月一日,赵恒下诏宣布将于次年春天西去汾阴祭祀后土。
经过半年多漫长的准备,赵恒率领群臣又一次开始了大规模的巡游。与东封泰山一样,此次西祀后土的活动也是成功的,获得了百姓的热烈回应,大量百姓不辞劳苦地往来于京城和汾阴,踊跃表达着对皇帝的拥护。
但是此次西巡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大量兴建行宫、大批调动军队,还有几千人路上的衣食住行都需要钱;而且赵恒为了表达皇恩,大手大脚地动不动就大加赏赐,赏了官员赏军队,还要赏沿途的百姓,这次西巡的开销约合白银八百五十万两。
其后,赵恒又巡游西岳华山,在开封大建五岳观、玉清昭应宫,不断地举行各种宗教典礼,这也都是花费巨大,造成了财政的巨大负担。很多大臣们也逐渐地有了反对意见,比如龙图阁待制孙奭上奏疏,接连提出十条理由,希望停止这样的宗教活动;国库的吃紧让一直支持封禅的三司使丁谓也坐不住了:“各项祭祀、兴建楼宇耗费巨大,财政经费日渐不足。”
在大臣们看来,如果说是为了满足皇帝造大功业的需要,那封禅泰山已经足够,这钱花得也算值,但后面的这些活动纯属画蛇添足。
越来越多的人不理解不支持赵恒停不住的宗教祭祀行为,但是赵恒抗住了这些外界的阻力。他做事情有股狠劲,哪怕外面的朝议是洪水滔天,他也会想尽办法排除万难,永远目光坚毅地干着自己要做的事情。因为他是无比自信的,他心里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经过前期的不断铺陈,全国的宗教氛围不断浓郁,他自己的国民地位也越来越高,赵恒终于流露出他宏伟蓝图的最终目的——造神。
以前我们讨论过,由于中国宗教形成得太晚,我们的皇帝是没办法给自己封神的。而且皇帝是公众人物,百姓们又不傻,哪跟哪啊,前几天还看你好好地跟我们一样吃喝拉撒睡,也没见你餐风饮露产生光合作用,你凭啥说你自己就是神啊。
但是中国民间的信仰是相当的兼容并蓄,外来的佛教、本土的道教、各地的巫蛊相互杂糅融合,产生了一种相当魔幻的宗教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佛道两教的人可以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吃蟠桃,释迦牟尼可以帮道教玉皇大帝打架,甚至道教的神仙可以调动到佛教转岗——孙悟空,当地的巫蛊神只也能加入道家编制——妈祖娘娘,这么混乱且又复杂的信仰就给再造一个新的神只留下了空间。
既然这样,那就在根本看不见摸不着的远古时代,给自己生造个神仙祖宗吧,毕竟赵恒刚刚生造完天书,这活儿轻车熟路。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八月,赵恒宣称又在寝宫见到了上次赐予天书的神仙。这位神仙这回一见面就和赵恒爆了猛料:“我是你的祖上,乃是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一直奉玉皇旨意庇护你。以后你要像唐朝尊重太上老君一样尊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