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走了,但赵桓还有个小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他老爹太上皇徽宗,金兵都走了,徽宗却还待在镇江,俨然有搞两个朝廷的意味。有的官员就说了,这对朝廷的威胁甚至大过了金国,必须赶紧把太上皇接回开封来。
怎么接呢?根本不能来硬的,童贯手底下还有着几万江南军队,一旦闹起来,那就内乱了,所以只能派个能说会道的人把徽宗给接回来。
经过赵桓和大臣们反复商议,选的人还是咱们的副宰相李纲——实在是没办法,朝里面能干事的人就只有这么一个。
在靖康元年的三月十七日,李纲在镇江行宫里见到了徽宗。一见面,这徽宗就开始发火了,质问到底赵桓什么意思,为什么修改了他在位时候的全部章程,还把他信任的宠臣全部罢免抄家了。
李纲只能慢慢劝慰,说危难时刻事急从权,新皇帝一时间没考虑那么多,另外呢,皇帝的意思也是为了国家好,是为了徽宗您好。只要回去了,你们父子之间还有什么解不开的误会呢。
好说歹说,徽宗终于乖乖跟在后面回来了,他是抱着跟儿子赵桓解除隔阂的心思回来的,这也是李纲的承诺,所以他的心情一直还算不错。他进城的时候红光满面,到处和市民们挥手致意,好像这三个月的出逃时光,只是一场下江南的奇妙旅程,日子过得还很不错。
等徽宗回到了给他安排的龙德宫,就感觉到不对劲了,咋回事呢?他发现宫里面伺候自己的老人全部被换掉了,换成了一帮从来没见过的新人,他赶紧把管事的提举皇城司王宗濋喊来问话。
这皇城司里哪有傻子,王宗濋立即就说了,禀告太上皇殿下,因为现在属于非常时期,皇帝说为了您的安全,特地选了一些经过严格审查的人来伺候您。徽宗反驳说,我觉得我被人监视了,这感觉很不好,你给我把老宫人换回来。
王宗濋毕恭毕敬地又回答了,这是皇帝的命令,我不敢随意更改,要不然太上皇您跟皇帝说一下,末将立即照办。徽宗皇帝碰了一个软钉子,被人给怼回来了,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听之任之。
糟心事紧跟着又来了,他刚回来才四五天,那边他好儿子赵桓就着急忙慌地立了太子赵谌,赵谌这时候才八九岁。赵桓也才26岁,身体倍壮、吃嘛嘛香,他这么着急立太子,明显就是有高人指点想释放政治信号:大家看我的帝位传承都已经定下了,徽宗老爹老了、背气了,各个势力你们千万注意不要拜错了码头。
徽宗那叫一个生气啊,但也没有办法,过了不久他想了一个主意,你让我难受,那我走还不行嘛?他就跑去赵桓那里腆着笑脸地去商议了:好皇儿啊,您看我现在不当皇帝了,平时也没啥事,为了防范金人卷土重来,我就到洛阳去募兵吧,关键时候还能支援京城,这事您看行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