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朱标却依旧板着脸,神情严肃。
他虽心中对儿子朱雄英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却从不轻易表露出来。
他淡淡地扫了一眼那些补品,语气平静地说道:
“雄英,你身为太孙,肩负重任,不该在这些小事上花费太多心思。辽东、朝鲜、倭国的事务处理得如何了?”
朱雄英对父亲的严肃早已习以为常,他微微一笑,恭敬地答道:
“爹放心,孙儿已妥善安排。倭国的银矿开采进展顺利,徐达和李善长两位大人正在监督,预计一年后便可带回第一批银矿。”
“朝鲜方面,孙儿已与他们达成协议,未来十年内,朝鲜将每年向大明支付粮食和药材,以换取我们军队的保护。至于辽东,孙儿已命人加强边防,确保女真部落不敢轻举妄动。”
朱元璋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
“咱大孙办事,爷爷放心。不过,倭国那边你得多留个心眼,那些倭人狡猾得很,可别让他们钻了空子。”
朱雄英点头道:“皇爷爷放心,孙儿已安排妥当,倭国的银矿开采由我们的人全程监督,倭人不得插手。”
“此外,孙儿还命一位叫戚斌的人,在倭国先设立了监察司,专门负责监视倭国贵族的一举一动,确保他们不敢有二心。”
“此人之前和爷爷在信中提到过,为烈士之后,对我大明很忠心,这个不用担心。”
“等到之后倭人越来越少了,戚家会顺理成章成为新府指挥使,到时候再派个人去任职知府就可以了。”
朱标听到这里,眉头微微舒展,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语气依旧严肃:
“雄英,你虽年轻,但做事稳重,这一点为父很欣慰。不过,倭国之事关系重大,你切不可掉以轻心,若有任何变故,务必及时禀报。”
朱雄英恭敬地应道:
“爹教诲,孙儿谨记于心。”
朱元璋见朱标依旧板着脸,忍不住嫌弃道:
“标儿,你也别总是这么严肃,大孙这次立了大功,你该夸夸他才是。”
朱标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淡淡道:
“父皇,雄英虽立了功,但身为太孙,这是他应尽之责,若因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日后如何担当大任?”
朱元璋摇了摇头,笑道:“你啊,就是太严厉了,大孙年纪轻轻,能有如此成就,已属难得,你该多给他些鼓励才是。”
说着说着,老朱有些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