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几人合谋,在一次放学后,几人在他回家的必经之路埋伏,并将他残忍杀害。
他的父母一晚上没等到孩子,第二天一大早便去学府找他,从先生口中得知他昨晚已经回家了。
于是他们报官了,大理寺很快便查出来凶手将案件交由刑部审判,这个案件凶手若是换了别的人,刑部早就自行判定了。
可是这几个小孩年龄太小,又是朝廷官员的孩子,刑部无法决断,便启奏皇帝,让老朱来决定。
这也是老朱取消丞相的弊端,也是朱标历史上早逝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累了!
太多这样琐碎的事情需要耗费脑力体力,别说朱标了,换谁能扛得住?
练子宁皱着眉头看完这个奏折后,提笔在奏折末尾写下自己的处理建议:
“太孙殿下曾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几名官员子嗣已达明事理的年纪,且心胸狭隘,心狠手辣,若长大成人必然会成为大明的祸害,理应按大明律法主犯者斩头,从犯者实行绞刑。”
“其父母未尽管教职责,主犯父母降职一品,杖责十,从犯父母降职一品。”
随后,在奏折最上方写了一个“甲减”。
做完这些后,他将这个奏折放在一边,开始加速审阅其他奏折。
这张奏折,所有参考者都遇到了,朱雄英要的就是不同的见解。
每个人心中对一件事的看法和解决方式都不同,有的人或许会猜测圣意来写出皇帝喜欢的办法。
一件事两件事或许还有用,但一堆事情摆在一起,孰轻孰重,如何处理,就能从中看出一些细节。
就在其他人专心致志批阅奏折时,有几个人却像犯了多动症似的,一会看看别人的奏折,一会挠挠脸,抠抠鼻屎。
一会看着奏折沉思,拿出笔在上面奋笔疾书。
正是蓝玉等人,一众历史上死于蓝玉案的淮西武将。
看到蓝玉突然认真的写字了,就连朱元璋都有些吃惊,这厮什么时候会识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