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篇记叙文阅读为例,文中描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与祖父在乡下的生活点滴,我能感受到文中所传达的那种祖孙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乡村生活的质朴美好,但当题目要求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情感时,我却只能笼统地回答一些诸如“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很细致”之类的套话,无法具体指出哪些细节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及这些细节是如何推动情感表达的。
文言文阅读则更是我的一大难题。那些古老晦涩的字词、特殊的句式,常常让我看得头晕眼花。尽管在复习过程中,我努力背诵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记忆各种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但在实际阅读中,一旦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文言文,我依然会被其中的生僻字词和多变的句式所困扰。比如在翻译一篇关于古代历史事件的文言文时,文中出现了许多官职名称和古代特有的词汇,我虽然对一些常见字词有一定的积累,但面对这些陌生的词汇,还是只能望文生义,导致翻译出来的句子支离破碎,完全失去了原文的韵味和意思。
写作方面,我同样面临着困境。每当提起笔,想要构思一篇精彩的作文时,脑海中常常是一片空白。我缺乏丰富的素材积累,每次写作都只能围绕着一些陈旧、老套的事例展开,难以写出新颖独特的内容。而且,在文章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上,我也存在诸多不足。我的作文结构往往比较松散,缺乏严谨的逻辑层次,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在语言表达上,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文字过于平淡,缺乏文采,无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例如在写一篇关于“梦想”的作文时,我只是简单地列举了一些自己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语言平铺直叙,没有运用任何修辞手法或优美的语句来加以润色,读起来味同嚼蜡。
三、未来规划之明
面对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薄弱环节,我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提升计划。
对于阅读部分,我打算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项练习。在现代文阅读方面,我会选择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文章进行精读。每读一篇文章,我都会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再逐段分析,找出文章的关键语句和段落,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在分析题目时,我会仔细研究题目所涉及的考点,明确答题方向,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回答。同时,我会注重积累一些答题技巧和规范用语,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更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