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里的会议室里,窗明几净,茶杯里的热气袅袅上升。
"各位,首先欢迎方司长履新!"办公室主任老汪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部里准备组织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请方司长讲讲在非洲和甘肃的成功经验。"他翻开文件夹,"已经联系了《农民日报》和农业新闻相关报社都来......"
方稷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桌面。窗外,部里的试验田里,几株麦苗在干热风中微微摇晃,叶片边缘已经泛起焦黄。
"汪主任,"他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会议室瞬间安静,"报告会可以缓一缓。"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摞文件,"这是黄淮海平原最新的旱情监测数据。"
文件在会议桌上摊开,触目惊心的红色标记遍布地图。
"河南、山东、河北,三大小麦主产区同期降水减少40%。"方稷翻开资料的标红地方,"商丘地区部分麦田已经开始枯萎。"
分管科研的赵副司长皱眉翻看数据:"抗旱品种一直在研究,但育种周期......"
"北荒2号在正常年份亩产800斤。"方稷直接调出对比图,"但在持续干旱条件下,亩产不足500斤。"他滑动屏幕,"这是我在甘肃培育的'陇旱1号',同等干旱条件下亩产稳定在600斤以上。"
会议室里响起低声议论。老刘搓着手:"可表彰会是部长亲自安排的......"
"那就把会议改成全国抗旱技术研讨会。"方稷站起身走到窗前,指着试验田里蔫黄的麦苗,"让各省带着实际问题来,比听我讲过去的故事有用得多。与其开表彰会,不如立刻启动抗旱小麦的育种和推广计划,及各补贴,浇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各省来的技术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谈。
方稷站在角落,手里捧着一个掉了漆的搪瓷缸,目光扫过墙上"全国抗旱小麦育种协作攻关启动会"的红色横幅。三天前,这里还准备挂的是他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横幅。
"方司长,您看这个。"河南农技站的站长李保田凑过来,黝黑的脸上皱纹里夹着汗珠。他从皱巴巴的挎包里掏出一本工作手册,翻到折角的一页,"这是我们站里记录的小麦蚜虫防治情况,按理说国家拨了'一喷三防'的专款,可我们那儿的农药到现在都没到位。"
方稷接过本子,指尖触到粗糙的纸张。上面用蓝色圆珠笔密密麻麻记录着日期、地块和虫害情况,最近几页的"蚜虫密度"一栏几乎全画了红圈。
"专款没到位?"方稷压低声音,"省农业局的拨款文件我看过,上个月就下达了。"